高考监考,我比学生都紧张,唯恐迟到,不到六点起床,七点要到学校门口集合。这早饭自然也得提前。
以往早饭一般是爱人做,他六点左右开始好饭,接近七点唤醒我和女儿起床。在夏天有点烫,于是我会开玩笑说:“饭做熟就好了,做那么汤干啥?”他一把戏谑地拍我一下,笑骂我不知足。我笑着说:“做好事就要坐到家嘛!”边说边去厨房再拿一个碗来回扬起来散温,给嚷嚷着要迟到的等不及的小女儿喝。这个场景一下子会让我脑海中的画面切换到久远的过去,那时奶奶会把烫嘴的饭要么是另外拿一个碗来,要么是用筷子在碗里来回搅拌,嘴里还念叨着:“搅搅冷冷,小狗等等……”不一会儿到我嘴里的粥温度就刚刚好。时隔多年这个画面依然清晰如昨,我模仿着奶奶的口气学着给小女儿搅拌冷饭,她也乖乖地等待。
有了这一幕,第二天我发现等我洗漱好坐到餐桌上,碗里的饭不再烫嘴,而是刚刚好。一抬头才发现上面的电扇开着。简单的饭菜却让我吃出来别样的味道。不会煽情不懂浪漫的他不会带给我惊喜,但每天早上这简单的早餐却让我感到一个小女人的幸福。
可是厨艺不佳的他做的早饭并不合女儿的胃口,孩子总是只喝几口稀饭,不吃馍不吃菜也不吃鸡蛋,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给孩子煎个鸡蛋,或者准备面包和奶。今天高考,比平时时间更早,不忍心让他起早做早饭,自己又懒得去做,就带上女儿去外边吃。
6点30出了门,早上清新的空气,对面公园里晨练的人们,初升的朝阳,都让我们感到清爽而美好。
我女儿去一家“安仔包”买她喜欢吃的包子,我则走进一家“四方饭店”,虽然不常来,但我喜欢这里。这是一对六十岁左右的夫妇开的店,阿姨人和善朴实,做的饭菜也干净合口,店里也干净舒心,不像其他早餐店嘈杂脏乱。吃完饭结账时,忙碌的他们会说:“自己看着给吧,上面有价格。”他们还在继续忙着自己的事。不去考究顾客给的对不对,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很好。
来一碗小米粥,一个笋瓜素包子,一小蝶新鲜调制的凉菜,就是我的早饭了。先咬一口包子,笋瓜的清香,粉条的软糯挟裹着宣软的麦香一下子俘虏了我的味蕾,一个下子帮我打开味觉的记忆。这是妈妈的味道?嗯,没错!记忆中妈妈喜欢素食,红薯叶、马蜂菜,灰灰菜,新生的嫩榆树叶都可以和馍馍有交集,比起没有味道的白馒头,这些有了创意的馍馍立马可以有了新的颜值和味道。记得最爱吃妈妈做的卷心馍,一层韭菜或者灰灰菜,磕上两个鸡蛋,撒一点盐和佐料,蒸出的馒头松软美味。那是我读初中时,吃腻了食堂没味道的馒头,回到寝室妈妈竟然让同村的小伙伴捎来几个卷心馍,那个味道现在想来还在唇齿间留香。
我的思绪被买安仔包的女儿打断了,小孩子喜欢吃的安仔包却不合我的胃口,也许我的味蕾和肠胃已经打上童年深深的烙印,挥之不去,改变不了。
吃完包子,喝一口小米粥,这小米粥的温度刚刚好,我的肠胃舒服了,像被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过一样。在这小米粥的倒影里,我看到了婆婆和公公忙碌的身影,他们都是朴实的农民,不会做美味佳肴,让我最喜欢的是回老家喝上一碗地锅熬制的粥。公公烧锅,婆婆下米或者撒玉米糁,两个人吵着嘴,大多数是婆婆唠叨着公公,“火太大了,小一点……”“火又太小了,再大一点……”就这样在吵吵闹闹中粥的馨香就随着袅袅炊烟在这农家小院荡漾开来。喊上一大家子,围坐在桌子旁,不丰盛,但却吃得舒服。公婆年纪越来越大,每次我们回家他们总要围着锅台忙活一番,我和老公都不忍心看着他们忙,所以会以各种借口不在家吃饭。想想有一段时间没有喝到那种地锅熬制的粥了!
一碗粥的温度,不烫不凉,刚刚好!就像这平凡的日子,不疾不徐,刚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