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节目,某个人怎么样了,然后记者采访,就会找一些周围的人来采访。有一个人,假设A吧,是这个某人原先很在意的,然后这个A说了一些话,但是是站在看客的角度,让人不免悲从中来。
其实,到了一定的时候,孤独是会被描述和评论,而当事人自己不能参与、无法辩驳、无从插嘴、也无可说,只能往前行进。
往哪行进呢,朝着自己的目标。
当然,回过头来,你也知道这些描述和评论没有意义,但是对于当时的、作为”局中人“的自己,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你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为了别人的好印象、好评价,而做出一些迎合对方的举动,以期对方能给个好评价。”
你看,当这个问题一描述出来、一被抛出来,你就发现这样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别人的评价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与你做的好坏无关,甚至与你的行为无关,因为存在的、或者说有一点点价值的都会被评价,评价不会消失。
你只要知道,评价就是那样一直存在这就好,从古到今,从始到末,从未消散,从来不绝。
更高一阶是,不需要承受,已经把这些看的透透的,根本不在乎;
再高一阶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没工夫考虑这些;
再高一阶是,从表面到实质统统看透,然后再不起波澜,只有自己的星辰和大地。
PS:其实,“明镜亦非台”。没有人那么刻意去评价你什么,比如,你想想,你现在随便想起其他人,又会对他们有什么评价呢?没什么评价,“本来无一物”嘛。
所以,所谓的评价,可能就是在那一刹那,被人提到了、问到了,所以才产生了,还可能被说出来了,被报道了。其实,说完,就忘了。不是吗?谁有那些功夫想着评价你呢?!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能太把自己太当回事。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