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小的巷子,小小居民区,期间有我小小的家。
说它小,确实不大——124平方米。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才住进了这新家。而在这之前是在父亲的单位——荆紫关高中,仅有一间住室。
日月如梭,岁月辗过红尘。我因求学,不得已离开那个小小、温暖的家。夜阑卧听奏琴般的雨声,我又想起那小家,还有那悲欢离合的回忆。
纵使浪迹天涯,我最终还是要回到那小小的家,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小妹,还有那八十多岁、白发苍苍,卧病在床的祖母。有另外29户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们。
那条短短的旧巷子,陈旧的水泥砖砌成单调的图案,那是镇政府的外墙。墙的尽头又是一条向内延伸的小巷子,还有那并不认识的邻家小院,茂密的葡萄藤伸出旧墙之外。对面就是我们的小区——“和谐家园”,因为它小而偏僻,这个名字鲜为人知。我的小家就坐落在小区四楼北边的角落。
世界上有很多平凡普通的事物,但却蕴含了朴素、舒适的美,我们的小家就是这样。小家门前的楼梯间,窗前放置了几盆花,是普通的郁金香、仙人球、芦荟等。花儿点破了楼梯间的寂寞,增加一点儿小风景。窗的右边就是我的小家。防盗门上张贴着作为美术教师的父亲自己画的门神,自行书写的对联,为小家增添了一点书香的情调。
走进家门,就是我家客厅,对面墙上悬挂了一幅梅花图,画了一枝红梅,题名为《凌寒独自开》。这幅画是父亲请一个有名气的画家特地为我们家画的,因我的小妹名字就叫“凌寒”。南边的墙上挂了一幅《双虎闹春》,有两只老虎行走在春天里,是父亲亲手绘制的。为了纪念我们搬进新家的时间——2010年,那是个虎年。画面上除两只大老虎之外,还有花有草,有展翅飞舞的蝴蝶,依我看,画的水平不只是在于名气,更在于活力和精神!
客厅正中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桌,围了三个大沙发。靠西边的墙前放置了一个长条的电视桌,上面放台旧电视,又有几瓶假花,还有小妹百天时照的胖乎乎的照片。拐角处有个仿真的牡丹花树,是我们搬家时母亲的一个同事阿姨送给我们的礼物。墙上原来张贴着父亲书写的《兰亭序》,后来换成了《八十七神仙卷》。还有供小妹识字用的《篆书五百四十部首》,正中的天花板上装有一架玻璃挂灯。
再往里去就是我家餐厅,中间没有间隔,有一个张合式餐桌。墙上张贴的原是父亲手绘的国画《将进酒》,后来因年久过于陈旧,他又重新绘制了一幅《春到丹江》,画面上奇峰罗列、客船渔舟、倒映明净的水面 ,意境优美。对面墙上是徐悲鸿风格的国画《春风得意马蹄疾》。画作多出自本家主人之手,使小家给予人另一种印象:含蓄而有风度。
餐厅往西便是厨房和卫生间。再往东是三间卧室,由父母、我和小妹、祖母分别居住。里面布置都很简陋,印象中多是零乱一片。主要是主人懒散,疏于整理,用一种自我解嘲的说法:乱点才像个家,否则太整齐像宾馆,反而有种拘束感。
小家之小,是受了空间的限制。然而我从卧室窗户向外张望,却能举目数里,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绿野阡陌,村庄屋舍。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罢。无限的“领空”,则是我放飞的心情。
卧室窗外也有一些花,在花盆里种植了吊兰、苦瓜、洋葱等。那是我们有意无意种植的,有护窗将它们围起来。我伫立在窗前,看清晨绚烂的朝霞,从山上飘来的晨风特别清新,夹杂花草的气息,使我觉得呼吸都是香甜的!
光线以明亮为好,除客厅外,小家的光线多是明亮的,家虽小,窗却大而多。如果不需要太强的光线,我们会拉上窗帘,家便融合在便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中。每间卧室几乎都堆满了书籍,还有名画作《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于是小家也不乏浪漫的文艺气息。
我的青少年、假日时光都在温暖的家中度过。享受着人间的清欢,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梦想。我和小妹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侧坐,玩手机、上网、收看电视节目。在偶尔睡不着的夜晚,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清晨窗外静悄悄的,时有小鸟清脆的鸣叫声。阴历十五日夜,关闭灯光,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便照亮每间卧室。
小家所在的小区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邻里和睦相处,十多年,我从未我们小区有哪家吵架。谁家有事,纷纷去帮忙,祝贺。逢年过节,我们就在小区里欢乐度过。我们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和谐家园”。我外婆家就和我们同住在这个小区,我们经常像大户人家一样其乐融融。
小家里最多的是欢乐,父母相处很好。有时我和小妹在学校获得了奖状,父亲便将它们贴满了墙壁、连同冰箱和柜子。小家也有忧伤的事:2020年5月,卧病在床三年的祖母去世了。现在那间卧室里,仅有她的遗像。瞻仰回顾旧日事物,我和小妹就会忍不住难受地哭泣。
我和小妹都喜欢小动物,家里还养过鸟,养过小仓鼠、小鸡仔、小鸭子、小兔子,但最后不是送人了,就是死掉了。因为没有院子,养小动物还是不太适宜。
我外出,小家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家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我还能苛求什么呢?小妹放学归来带着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上了楼梯,回到了透着阳光和温暖的小家,父亲网名叫“秋阳杲杲”,因此将小家取名为“秋阳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