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的名义》将官场百态、世情冷暖演绎的淋漓尽致。但随着小官巨贪赵德汉“一堵墙、一张床、一个冰柜”和大风厂群体性事件高潮的落幕,剧情逐渐放缓,各方叙事铺垫多维度展开。不少观众武断地认为剧情拖沓凌乱,郑胜利等无关紧要的边缘人物戏份,不过瘾、不热血,严重干扰了主线情节。
真是这样吗?恐怕不尽然?《人民的名义》直面官场贪腐,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运用琐碎细节揭示社会乱象、直戳痛点、引发反思的作用也绝不可忽视。窃以为,这些支线是编剧导演的刻意为之,以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手段,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缩影,最终都直指社会风气。错过这些细节,不仅是观剧的损失,说严重点可能是社会的损失。
丁义珍、祁同伟、高晓琴、赵瑞龙等官商勾结、贪污腐败、鱼肉百姓,是社会明面上的腐肉毒瘤,对于这种危害,人们认识清醒、深恶痛绝,党和国家也正在刮骨疗毒,这些腐肉毒瘤已经丧失了生存土壤。
但一些潜藏在血肉之下的“暗疾隐痛”呢,是否引起了人们足够的正视?或许还在默默滋生着,等待着有一天吞噬宿主。
—2—
郑胜利这个最不招观众待见的屌丝,被严重低估了地位作用。如果你单纯把他当成无厘头笑料快进而过,可能就错过了很多精彩。编剧导演为郑胜利赋予了重要的职责使命——广大观众的铁杆“线人”。通过他的经历,不断揭示着那些观众或许注意、或许还没有注意到的社会现象:
大风厂群体性事件在网上广泛传播,新型网络自媒体的强大力量正是借他之手跃入观众视野,紧随的画风切换,又把网络传播的扭曲、夸大、传谣、造谣等现象展示的一览无余,天使和魔鬼一念之间,网络信息一方面方便着大众,一方面良莠不齐又严重干扰着大众的认知,被操纵、被相信不断上演,面对网络信息,我们究竟该相信谁?
不仅如此,郑胜利仿制名牌服装,网络售卖假货,是否就在我们身边?和所谓的王总拍摄视频假办教育,骗取他人报名款,骗取政府补偿金,不正是当前各种电信诈骗的雏形吗?使用虚假汽车牌照套牌、假学历、假结婚证,等等;参与虚假招标“喝茶”,假举牌,协助串标围标,无孔不入的游走在法律边缘,抛出的是如何面对社会乱象这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这些你注意到了吗?“多余角色”这个锅,咱们郑总可不背!
话说回来,郑西坡这种本分老实的人,不应该教育出这种唯利是图之人,从郑胜利对待父亲的态度(父亲入狱后不顾一切的发帖,跟女朋友明确表态那是亲爹,可不能乱来),看得出在亲情面前他还是比较真诚的,但为什么在谋取利益时就变得蝇营狗苟不顾一切了呢?这是否代表了一批在现实中无奈低头的屌丝。放弃原则、投机取巧,或许只是在生活中磨砺出的滑头,这与祁同伟“惊天一跪”后的转变是否异曲同工呢?这话或许有失偏颇,但社会环境的不良生态,必须要承担一定责任。
您不同意?那么我们接着看。
—3—
陈海的孩子小皮球“花钱买票”上场踢球,零食玩具为抄袭作业开路,几年级的小学生已深谙无利不起早、以“权”谋私之道,张口闭口都是钱物交易,不知道身为家长的观众看了作何感想。不要以为这是电视,校园这种变相“微腐败”,已经在生活中频繁发生。成人世界的不良风气已经严重污染了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这些问题有家长的因素,有校方老师们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下一代成长堪忧,今后的社会风气谁来净化?
诚然,社会不良风气与上层官场腐败密不可分,但官场贪腐至少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虽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至少正视了问题,采取了行动。但这些暗疾隐痛似乎根本没有被人注意,大众不仅没有坚决抵制,反而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试问,谁敢说自己在生活中没有一丝郑胜利的影子呢?他不过是“集万千缩影于一身”让大家看得更加真切罢了。
历史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