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悯农: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粟:小米,一种中国北方长期作为主食的粮食。
3、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4、万颗子:在修辞上用了夸张的手法。古诗词中的“三、七、九、千、万”等数字多是虚指的,并不是实际的数字。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诗词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此时的大唐王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经36年,然而无论如何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已经由盛转衰,不可避免的走向它终将衰亡的命运,李绅的这首诗就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社会底层农民的艰辛命运,诗人在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词意义
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的生动景象。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前后巨大的反差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遭受官府残酷剥削的不幸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