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5)
屈原被抛弃了,然而他用一生的磨难,为中国文学史书写了最光辉灿烂的一笔。
屈原从小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
中国人认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于是屈原的父亲为他取名为“平”,愿他像“天”一样公正;其字是“原”,意为又宽又平的大地。
屈原提出了“美政”的政治理想,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为了这个理想,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定要做一个贤臣。
为了这个理想,他对国君要求严格,一定要做一个明君。
在“楚才晋用”的战国时代,是没有“爱国”这个概念的,很多人为了个人的功成名就,哪里有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就去哪里。
屈原不是没有机会,齐宣王屡次向他伸出橄榄枝,都被他拒绝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
就在他被流放之后,他写出了伟大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
离者,别也;骚者,愁也。
流放不是旅游,把人扔到偏远荒僻的地方自生自灭,还有人监管不得自由。
可是被全世界抛弃又能怎样?屈原的心里自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在长达三百七十七句、二千四百七十六个字的长诗《离骚》中,屈原描绘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世间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天上的神灵世界。
在这两个世界里,他下见不到君王,上见不到天帝,即使求婚也总是失败。
这都是他对现实世界深深的失望啊,于是他只有在想象出来的这个瑰丽迷离的世界里,用“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岁月无情,草木在不断地凋零,美人的青春啊,终有一天也会一去不复返。
时光像流沙从指缝里溜走,而我屈原,空有一腔忠诚,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香草”是意象,指贤臣、指人品;“美人”是比喻,指自己、指君王。
“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为屈原首创。
在屈原的诗歌里,他总是那样浪漫。
他穿的是用荷叶制成的衣服、荷花缝制的下裙:
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cháng)。
早晨,他饮用的是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他咀嚼的是秋菊初开的花瓣: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啊,谁又能真正忘却?他只好擦擦辛酸的泪水,感叹一下自己一生的艰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忘记“美政”的理想。一定要做一个贤臣,骑着千里马奔腾,为君王开启圣贤之路!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只要是合乎心中的理想,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明明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但是,我将不遗余力,全力以赴,上下求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然而,屈原再也不会实现他的理想了。
公元前278年,秦军大举南下,势如破竹,攻占郢都,这座美丽的都城一夜之间变为废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