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星空文艺调频读书
笔记·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

笔记·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

作者: 如是如来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08:47 被阅读0次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瞧,这才是风流!

大老振

47个笔记

袁枚

>>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借来书之后,为了要如期归还,他一定会熟读、摘抄、背诵,甚至他比书的主人更熟悉这本书,所以他后来才会在《黄生借书说》一文中感慨道:“书非借不能读也。”

>> 为了做官的梦想,他咬咬牙,开始学习八股文。

他安慰自己,大不了就当交了一个俗不可耐的朋友,“于无情处求情,于无味处索味”吧!

>> 他在沭阳亲手栽下的一株紫藤树,老百姓一直细心照料着,直到三百年后的今天,这株紫藤树还在。

>> “书衔笔惯字难小,学跪膝忙时有声。”(《随园诗话》)

>> “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

>> 一个人的时间和思想越是自由,就越有可能拥有财富。

>> “心从天外来千里,人在诗中过一生”

>> 他给这个园子命名为“随园”,改造时在“随”字上下足了工夫——

随其高,置亭台楼阁;随其下,置小桥流水。没有围墙,可随意游览;处处有书,可随手翻阅。

真可谓随情,随性,随心所欲!

>> 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 烹天下美食,是主人袁枚和厨师的共同追求;品人间至味,是主人袁枚和客人的共同追求。

>>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咏箸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

一世酸辣中,能知味也否?

>>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推窗》)

>> 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随园杂诗》)

>>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袁枚集唐代杜荀鹤《题衡阳隐士山居》句)

>>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苔》)

>> 眼前有路名山去,愿向卢敖借钓竿。

(《偶成》)

>> 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哪个不成仙?

(《随园诗话·补遗》)

>> 买什么呢?书呀!

《随园食单》是一定要买的,拿回去送人,多有面子!

《随园诗话》是一定要买的,这么一部论诗的权威著作,当前最红畅销书,还有作者亲笔签名,宁可剁手也要买!

《子不语》是一定要买的,里面这么多怪力乱神的故事,比读经书有趣多了!

>> 《古诗选》

>>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影响人生。

>> 针对限制人性的八股文,他提出了“性灵说”这一诗歌主张,强调作诗要讲究真性情。

他提倡:“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 山上春云知我懒,日高犹宿翠微颠。

(《春日杂诗》)

>>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消夏诗》)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随园诗话》)

>>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随园诗话·补遗》)

>> 书非借不能读也。(《黄生借书说》)

>>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遣兴》)

>> 文似看山不喜平。

(《随园诗话》)

>> 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祭妹文》)

>> 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

(《随园诗话》)

>>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随园诗话》)

>> 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所好轩记》)

>> “通天老狐,醉则露尾”

>> “真性情人也”

>>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

(《独秀峰》)

>> 在文学上,他果然做到了“花王牡丹”的高度,和大名鼎鼎的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和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和赵翼、蒋世铨并称“乾嘉三大家”。

>> 他晚年自号为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可是大家更喜欢称呼他为“山中宰相”。

>> “随园弟子半天下,提笔人人讲性情。”(《随园诗话·补遗》)

>> 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 袁枚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读那首小诗,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找到答案并不难,只须抓住两个副词就够了。

第一个:恰

从不寻找,从不依靠,恰恰就是自己。

袁枚这一生,无论起点有多么低,无论人生路上的选择是对是错,他都只依靠自己。

第二个:也

苔花如此渺小,它的心中藏着一个大大的梦想:它也要像牡丹那样开花!

因为,牡丹是花中之王。

并且,小小的“苔”超越了牡丹花王。

你考虑过吗?牡丹尚需人照料,而“苔”一直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力量。

所以,袁枚在这首诗中向所有人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多么卑微的生命,活,就要活出生命的骄傲!

这就是他所参悟的“活着”的意义。

>> 葛岭花开二月天,有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 弥留之际,他留下这样一句“绝命词”:

双脚踏翻尘世浪,一肩担尽古今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zf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