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就好饮酒,历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关于“酒”的诗篇,而“酒”也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名字,在我国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拥有着许许多多美丽动听的别称,而在每一个别称背后,也都流传着一段佳话。
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代枭雄曹操的《短歌行》使“杜康”这个名称千古流传下来,成为了人尽皆知的“酒”的别称,而这“杜康”究竟指什么呢?汉代《说文解字》一书中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杜康所发明的粮食酿酒法可谓奠定了中国酒品制造业的基础,因此被后人尊崇为酿酒始祖和酒神,渐渐地,“杜康”也作为“酒”的别称被流传至今。
杜康
白堕
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南北朝时有个叫刘白堕的人善于酿酒,他所酿的酒用小口的瓦罐装满,放置在烈日下暴晒,十天之后,瓦罐中的酒味依然,喝起来味道极其醇美。永熙年间,有一位叫毛鸿宾的人携带此酒出行,半路遇到盗贼,盗贼喝了这种酒,立即醉倒在地,之后被擒拿归案,因而此酒又被称为“擒奸酒”。刘白堕凭借酿得一手美酒美名远扬,而后世也逐渐将“白堕”作为酒的别名。
白堕
欢伯
“欢伯”一词最早出自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在文中写道:“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在这之后,便有许多诗人以此为典,吟诗作词。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对酒》一诗中写道:“后代称欢伯,前贤号圣人”。宋代诗人杨万里在《题湘中馆》一诗中写道:“愁边正无奈,欢伯一相开”。“欢伯”一词意为消愁解忧,带来欢乐,被用作“酒”的别称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欢伯
杯中物
在古代的文人骚客饮酒作乐时,常用杯子来盛酒,“杯中物”也逐渐被用在许多诗篇中来指代“酒”。“杯中物”一词出自于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责子》一诗中:“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唐代诗圣杜甫也在《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一诗中写道:“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杯中物
般若汤
众所周知,“酒”乃佛家一大禁忌,但奈何有些僧人却偷偷饮酒,但又怕佛祖怪罪,便把酒称作“般若汤”。“宋代词人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写道:“僧谓酒为般若汤”。宋代窦革也在《酒谱·异域酒》中说:“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看来酒的醇香美味,纵使是心门清静的佛家弟子也难以抵抗啊。
般若汤
除了以上这些别称,“酒”还有许多或风雅或有趣的别称,例如:金波、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秬鬯、冻醪、黄封、清酌、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清圣、浊贤……等等,不胜枚举。
丰富多样“酒”别称彰显了华夏酒文明的辉煌灿烂,成为了我国酒文化的一大民俗特色。酒历经几千年发展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广大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南国汤沟酒,香气优雅,味道醇和,久喝不醉,宜室宜家,更是你生活中极佳的调剂品和好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