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常指那些精神有问题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失去了对自我意识的有条理阐述,因为不能与外界有效沟通,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是隐秘的,难以被外人所知的。而在文学中,作家通过想像和艺术创造,赋予他们以话语权,通过他们的视角,再现一个别样的现实世界。这样的白痴形象在文学史上并不罕见,例如:《尘埃落定》中的傻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梅诗金。本文将要探讨的则是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
在世俗观念中,傻子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 然而,在福克纳的笔下,傻子象征着盲目且天真无邪的自我意识。事实上,傻子的定义是由非该群体的外人所定义的,其定义带有一定的偏见和狭隘,福克纳走出了这样极度量化的标准,他从傻子的内心出发讲述故事,并非
由观察班吉的人来做故事的讲述者,于是,表面看来,班吉的不懂人事成为一种更为纯洁,更为纯粹的象征,其内心世界是不能进行理性思维的绝对主观性的存在,少了更多世俗的偏见和狭隘,由此,我们也能更为直观体会地体会其他人物的更为真实的性格特点。
毫无疑问,班吉是纯洁的,天真的,从智商量化的角度,班吉的智商仅仅停留在两岁,他对周围人的态度带着到着最原始的本能,有本能地畏惧,有本能地索取。事实上,纯洁不仅是班吉身上的个人特质,更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要求。这一点,我们从他对最喜爱的凯迪的态度上便能看出来,当凯迪失去处女之身时,班吉号啕大哭。起初,我以为作者设置班吉号啕大哭情节的原因是为了讽刺当时世俗对女性的压迫,批判旧南方的落后和压抑。因为就连这样纯粹的班吉也会因为凯蒂的失身而号啕大哭,足以看出这样的旧思想的毒害,但这样的分析实际上也是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的,并未深入班吉的内心深处。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班吉感知世界的方式显然是视觉和嗅觉,文中多次提到班吉认为凯迪闻起来是树的味道,当凯蒂完成从女孩到女人的个人转变后,班吉的反应是激烈的,异常的,而当凯蒂洗完澡后,班吉又闻到了那种树的味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班吉对凯迪的态度更多像是本能地索取,他拒绝凯蒂的成长,期望一切能同最开始的一样,班吉身上有着婴儿一般的生存欲望,他的纯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纯真。
这样的纯真一方面是纯洁无暇,另一方面却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厌恶。因为她他是完全自我化的,不经世俗道德法律约束,也不会考虑到旁人的感受。因此,如何对待这样的人物便能得出与之相关的人物的个性特征。凯蒂是善良的,她给予班吉最真诚的关爱,杰生是自私的,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摆除班吉这个累赘。
当然,班吉这个傻子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在于凸现其他人物个性,他更与小说创作的意识流写法息息相关。借傻子无意识的,不连贯的思维逻辑更好地表达了当时处于崩溃,变动的旧南方社会正是福克纳的高明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