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工艺是用各种材料,通过拼贴、镶嵌、彩绘、铸锻、髹(xiu 第一声,意为:给器物涂上漆)饰等工艺制成的图画。由于各个画种的不同要求,在绘制工艺和质量要求上也有区别。工艺画是相对独立的工艺品,主要有壁画、挂屏、屏风等艺术欣赏品。
一、我国绘画工艺的发展历史
我国工艺画是从附属于器物上的镶嵌图案发展而来的。早在商代已出现金银错,即在青铜器上镶嵌金银丝、片等组成的装饰图案。
战国时期,“金银错”已很著名,并出现羽毛贴面裝饰。这一时期,形成了彩绘、镶嵌金银箔、描金等髹饰技法。
明代福建创制编织工艺 与绘画相结合的纸织画。
清代出现了不少工艺画的新品类,如四川和浙江的竹帘画、安徽芜湖的铁画、福州的软木画等。
二、我国工艺画的分类(工艺方法)
1.漆画
我国是世界上产漆最多、用漆最多的国家,漆画具有悠久的历史。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历史。
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漆瑟,彩绘有狩措乐舞和神怪龙蛇的漆画,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
比较著名的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棺上的漆画,以及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和明清大量的屏风漆画等。
漆画既是艺术品,又是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
漆画之所以能够立足于画坛,关键在于它有独特的美学品格,这个独特的美学品格来自大漆的特性。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材料。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钬青绿等。
漆画的技法丰富多彩,有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因而使漆画具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性。
2.绘画工艺画
绘画工艺画是以绘画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工艺画。包括瓷板画、烙画、竹帘画、彩蛋画等。
(1)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
瓷板面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
从清代中期开始,瓷板面的发展走向了兴盛。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
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椭园、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2)烙画又称 “烫画”“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那时南阳城里有一位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
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
南阳烙花曾经被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我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3)竹帘画是用光滑纤细的竹丝做纬线,蚕丝做经线编织而成,然后在帘子的幅面上画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兽等国画,成为精美的壁饰和窗帘,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极富东方色彩和民族气派。
竹帘是我国的特产,它既实用,又是美化生活的装饰品。竹帘画,是在精编的竹丝卷帘上绘画,通常运用具有传统特色的国画技法。
据记载,重庆竹帘,“细如毫发密如丝”。清代光绪年间就发展了油漆彩绘的画帘。
(4)彩蛋画有平放、竖放和单只、成双等形式。有的装配成灯笼形、金鱼形、下端缀以流苏,可以悬挂。有的用不同规格、品种的彩蛋画组成宝塔形。
清代,彩蛋画已在江苏、湖南、北京等地流行。嘉庆、道光年间,苏州民间有制作萤火虫灯的习俗,即在鸭蛋壳上粘五色纸,再加以彩绘成鱼形,蛋壳上打一小孔,孔内纳萤火虫,在夜间,透过蛋壳,隐约闪烁发光,供儿童嬉玩。
道光、咸丰年间,湖南黄熙在鸡蛋壳上用蝇头隶书小楷浅刻唐大宗的 《小山赋》。 光绪年间,北京有彩绘京剧脸谱和 “十二生肖” 的彩蛋在市肆出售。
后来,彩蛋画生产逐渐发展,有数十个花色品种,更丰富了彩蛋画的艺术,并销往国外。
3.拼贴工艺画
拼贴工艺画是以拼贴工艺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工艺画。主要有贝雕画、羽毛画、树皮画等。
(1)贝雕画产于沿海地区。它以江河、湖泊的贝壳为材料,巧取其自然形状以及外表和内层的绚丽色彩,经过精心选料、雕刻、琢磨、组装等工序制成。
贝雕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借监了中国画的章法,构图简练,其雕刻技艺则吸取了玉器、牙雕、镶嵌等艺术的特长,制作精巧,作品晶莹闪烁,风格华丽。
(2)羽毛画采用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借助传统的国画构图法及雕塑、木刻、装饰工艺等的表现手段,制作的一种图画,其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形象。羽毛画别具情趣,格调清新,颇受人们青睐。
羽毛画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工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羽毛贴画,当时只是一种简单的表现形式,且杂以彩绘。到了汉代,羽毛贴画绢的做工就比较细致,色彩比较鲜明,有了一定的布局与格调。
唐代的立女屏风,才使其成为一个工艺美术表现形式的独立品种。
清代点翠松竹座屏的出现,使羽毛画的表现形式,内容以及粘贴技艺都达到了至善尽美的程度。
在沈阳故宫关雎宫内还悬挂着当年皇太极送给爱妃海兰珠的两幅羽毛画,虽历经数百年,仍然不褪色,不变质,是宫廷御用的珍费工艺品。
(3)树皮画是以白桦树皮拼贴而成的工艺画,主要产于吉林、山东等地。白桦树树干端直,树皮柔软、色泽、纹理美观,可以分层剥落,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
树皮画的工艺主要有选材、剪切、拼接、精贴、配画框等。经过艺人们的合理选材,充分利用并发挥树皮由表及里所呈现的白、银灰、深灰、赭石色等天然色彩,精心剪切、雕刻,巧妙拼接、粘贴,制成中国画形式的楼台亭阁,或是西洋画形式的花卉、瓜果等,风格高雅。
4.其他工艺画
其他工艺西有木板年画、铁画、纸织画、棉花画等。其中的木板年画历史最久,成就也最高。
木版年画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
它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我国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在门上画门画已形成风俗,含有“御凶”的意思,特别是在旧时农历新年,贴上一对门神,认为可以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也有装饰门板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门神,画的是“神荼”和“郁垒”,是两个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的人物。传说他们会用苇萦抓鬼,捉到的鬼用桃弓射死喂虎,因此古代为了辟邪,就把“神荼”“郁垒”和老虎画在大小门上。
传说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夜不能寐,梦中以为宫中闹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就自愿镇守在宫门前,以防邪困扰乱,而且为其壮胆,宫中果然得以安静。后来,李世民就命大画家吴道子为二人造像,张贴于官掖左右门。“门神”习俗由此延续了下来。
河南省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
另外天津杨柳青、江苏省苏州桃花坞、山东省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