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往复生,因果循环始未停,
浩瀚天宇何处向,阴阳交错有奇正。
何为混沌?所有显性的解释是为天地不分、阴阳浑浊、物质或非物质弥漫混杂在一起的,无序而繁杂的状态。以今天之宇宙观和空间科学知识而言,宇宙之于银河系、银河系之于太阳系、太阳系之于地球,是一种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其起源与历史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地球之混沌,非银河系之混沌,更非整个宇宙之混沌。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系的形成才是一个问题,了解地球世界必须从了解太阳系开始。
那么什么是地球和人类世界起源的混沌呢?一切都需要从“黑洞”说起。
科学已知,恒星(如太阳)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等离子体光球,而恒星也都是气态星球。依赖于恒星的光源,所有依赖光照反应,获得支撑生命能量的物种得以生存。已知的恒星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当一颗恒星寿命终止的时候,以这颗恒星为核心的“星系”文明会戛然而止。而星系内不同行星上的生命体和所有生物,要么随着恒星幻灭而幻灭,要么以更高级的形式逃离或新生。
就像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循环更替一样,宇宙间万物都有某种意义上的显性“生命”或者“寿命”,而又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循环和新生。普通人能够察觉的规律,一定是在个体生命、视线、维度和思维高度可以企及的范围内,更大的循环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宽的空间和神般思维的脑容量,才能去感受和发现。
恒星的终止就是黑洞的开始。当恒星“准备灭亡”,核心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而引发爆炸。这个过程充斥着科学无推演和计算的复杂过程。但万有引力、能量守恒等基础宇宙原理的叠加下,一部分恒星完全“暴死”,抛散出所有物质、能量被更大的星体所吸引,而另一部分,保留足够的引力而“隐遁”为黑洞。黑洞不仅吞噬了恒星自身碎裂的物质和尘埃,强大的引力也吞噬了“附着”的整个星系,甚至星系周边引力所及的一切物质。东方有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方有云:上帝创造一切、也可毁灭一切。
黑洞不是静态的概念,相反它像一个“巨兽”般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强大的引力带来的物质和能量的无限堆积,形成了黑洞中心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就连光都无法逃脱黑洞的吞噬。
从恒星光芒播撒的广阔星系的具象形态,转化为黑洞吞噬下的点状或隐身的能量聚合。更大时间跨度和空间维度的循环往复,演进着星系和宇宙间的曼妙变化。不可否认,每一次爆炸、裂变、吞噬与折叠,都是新的星系存在形式的诞生,但同时意味着旧的星系文明体系和生物体系的幻灭。
黑洞并非“死洞”,如果任何物质无限细分的话,最终都是由“类原子”式的最小可细分物质,即能量构成。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是发生了转换一样,任何生命的“消亡”无非是构成生命的能量消散、分解和转化的过程,而并非绝对意义的消失。在隐秘的黑洞“空间”内部,各种曾经具象的星体、物体、生物体、生命体正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和展开,而黑洞的不断发展与吞噬,也会在“寿命”终结的时刻孕育新的演化与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