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参加非暴力沟通打卡也结束了,每一期都会有一些收获,认真记录下来,期待更多改变。
第一期时,学习到了,认知不同,不要强求。
其实我们经常说“任何人的差别,主要是认识上的差别”,“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等等,说的也是认知的差别。但日常中似乎就是一句话,而这次通过打卡,深深的体验到了。
起因是和姐姐的争执,二姐是一个固执的人,固执的认为她所说的是为我好,她所做的事正确的;我也不是三岁的娃娃,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一直很苦恼,甚至每次因此郁闷。
在打卡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突然意识到,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的认知里这样是正确的,她想把她认为正确的事情告诉我,而我不愿意那么做,是因为我觉得我的方法是正确的,所以两个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其实,内心里,我们想关心对方的,想要对方少走弯路,想要对方能顺利完成,出发点是爱,只是在方式上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是她的办法还是我的,最终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苦恼。
由此推展开去,我们和他人之间,经常会有一些相互看不惯或是不理解的事,只要对方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我们就不应该阻止她,反向,要拥护她这样做的权力。
突然间觉得烦心事会少很多。这是我第一次从非暴力沟通得到启发。
第二期时,是在与孩子的关系打卡中,当我占到孩子的角度时,发现无论如何对待孩子,他都是爱我的,他都会原谅我,而我却对他要求太多。对他的爱加以限制和控制。
当我从孩子的角度出来,瞬间感受了做为妈妈,我的不合格之处。也很快原谅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在这件事上多纠结,意识到的问题就去改变,和孩子相处时会多一份宽容。
云夫人说到的一句话,我很喜欢:“从内打破是成长,从外打破是伤害。”
每个人也是像一枚鸡蛋一样,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自身从内破局是一种成长,小鸡可以成长为雏鸡;而外部有人帮你打破则是一种伤害,很可能被当做鸡蛋吃掉了。
对孩子也是一样,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考虑帮助孩子,让他发现自我,从内打破自己,而不是野蛮的从外部给他伤害。
第二期已经结束,我只是感受到了当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会带给自己的变化,却还没有更深层的改变,我想我要走的路还很远,需要多加练习,去适应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并且对于请求部分,应该更加能深入下去,把请求的事情落实下去,实践出来。
实践部分可能是我更加要注意的,接下来要继续打卡,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