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草,叶如芦苇,却不是芦苇,它叫“荻”。但是,人们常常把“芦”与“荻”合起来称为“芦荻”,也就是“荻”或“荻草”,比如唐代荀鹤 《溪岸秋思》诗中说的“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事实上,芦苇、芦竹与芦荻是有区别的:高度不同,芦竹最高,可达3-6米,其他一般1-2米;生长场域不同,芦苇在水中,其他在陆地或岸边;花色不同,芦苇花与芦竹均为白褐色,前者颜色深一点,而芦荻花纯白如雪。
说到荻花,古代文人骚客似乎总是把它和枫叶并置,且安放在秋天尤其是深秋的场景,枫叶之红、荻花之白,俨然成为深秋的标准色。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陈颢在《赠琵琶老妓》中说的“莫向湓城寻旧迹,荻花枫叶不胜愁”,王之道在《洞庭秋月》中说的“全胜磅客九江上,荻花枫叶如渠何”等。
上大学之前生活在河港湖汊星罗棋布的江汉平原,自然对芦苇、荻草不陌生。就说那芦苇,记得生产队把芦根采集后熬成水,装在一口大水缸里,加一点糖,让我们小朋友喝,当时也不知道派什么用处,只是觉得很好喝。还有人编织席子、做扫把,也用芦苇制作。今年1月份回老家,在村子背后河岸上和一口荷塘边的田埂上,也看见了没有成片的高近2米的荻草,那看似柔弱的身姿在寒风中轻扬,如同盛装舞步。
那天,傍晚,在背靠小河浜,与一处食堂边比邻而居的候车棚对面等车,蓦然间把视线投向了候车棚后面和侧面的荻花。这里的荻花倒没有那么高大,秆直立,高1米上下,后面的甚至还略有倾覆。荻草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常见于水库、湖泊、沟渠、洼塘岸边和路旁,喜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耐寒,抗逆性极强,既耐旱又耐涝,喜土壤肥沃但也较耐瘠薄,而这里的荻草生长的空间虽然比较开阔,但离小河浜有点距离,所以长势一般,而且只是范畴迷你的一小片,看不出置身其中不见人影的雄浑气势,也看不出那种风过后波澜起伏的旖旎风光。
荻草的生长期是每年的4-11月,跨越了春夏秋三个季节。春生之叶片广展、扁平,披针形,夏秋之际会开出紫花,圆锥花序疏展成伞房状,从仲秋到晚秋,小穗柄顶端稍膨大,小穗线状披针形,成熟后带褐色。在我看来,比较而言,最美可能在此时此刻的晚秋。
(拍摄于2024年10月30日)
图1:荻 图2:荻 图3:荻 图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