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具有高度的传染和破坏性,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甚至政治问题。因此央行在这种时候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输血,即注入流动性的方法,起到结束恐慌、避免危机的作用,算是给金融体系设置一个最后的安全屏障。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7年次贷危机的不同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发生了崩盘,接着许多金融机构挤兑清盘,企业破产,全球经济大地震,进入了大萧条模式。
当时美国是奉行古典经济学理论,也就是绝对自由市场理论占绝对上风的时期,所以美国政府,包括美联储,也就是美国的央行,它们都主张按兵不动,要让市场自己痊愈。结果危机愈演愈烈,到了1932年的时候,美国的股票已经下挫了近90%。30%多的银行全部破产,大量的企业倒闭,1/4的美国老百姓没有了工作。美国的危机很快就波及到了欧洲,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间,德国的状况是最惨的。因为它当时还背负着大量的一战的巨额赔款,所以对德国来说,这是雪上加霜。银行成批倒闭,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一半,30%多的德国工人失去了工作,然后他们就开始上街游行。那你想,经济状况一恶化,结果是什么?国内的民粹主义就开始高涨,希特勒纳粹政府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007年的时候,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住房抵押贷款出现了大量的违约。很多金融机构跟上次一样血本无归,雷曼兄弟破产了,美林被收购了,一年之内美国的股市下挫了40%多,美国的失业率也从4.5%一下子飙升到了10%。这一次,美联储做得完全不一样,它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协同全球的主要国家来积极救市。
比如说2008年10月的时候,G7,也就是全球七大发达国家,它们的央行和财政部就共同发表声明,说它们将采取措施,避免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这一招就是为了恢复市场信心的。
美联储加大了对各个金融机构的贴现,它保证各个金融机构能够正常地获得现金,同时为了防止货币基金的挤兑,美联储还开启了新的流动性支持计划,向银行提供贷款,然后让银行去购买货币基金,平息投资者的恐慌和出逃。从这一点上来看,美联储这次特别好地履行了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80多年之后的2007年,尽管世界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和1929年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但是,由于各国央行的及时干预,你会发现这次危机的时间短得多,也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所以造成的破坏要远远地低于1929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会发现,作为金融系统的最后贷款人,这一次全球的央行是守护住了金融市场安全的最后壁垒。
通过两次危机的对比,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央行作为市场最后贷款人的重大作用。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央行必须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然后阻止市场的连环反应,防止恐慌通过各种渠道像瘟疫一样地蔓延到整个市场,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