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如粪土“这句话现在说的人少了,
毕竟市场经济已经蓬勃发展了几十年,
国家尚且追求GDP增长,
企业也在追求业绩翻番,
个人难道要清心寡欲??
但是在有一些地方,居然还有人,仍然抱着这样的老观念不放手。
比如,下面这篇文章,是1年前发出的。
一个学生的金钱观看看,小孩子的思想是最单纯的。
往往受到家庭的影响极大。这个孩子为何会“毫无犹豫地“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呢?
想必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这些父母又是否是受到上一代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来验证这句话是否符合逻辑。
个人层面,住房、教育、养老、医疗是四座大山。
房子,是基本需求吧?
在深圳好一点的小区,7、8万一平, 500多万只能买个2房。
算下来房贷350万,月供妥妥的2万元。
咱们还得吃、还得喝吧,出门要交通费吧,
平时朋友聚个餐出去玩一玩,要花钱吧?
如果有孩子,孩子教育花费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有父母,每年需要孝敬父母吧。
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
医疗/保险开支,养老储备,哪一项离得开钱呢?
今天在群里和小伙伴讨论起来这个话题,
我特意去找了“视金钱如粪土”的出处。
《增广贤文》中有收录: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个人认为,这是修辞手法上的“类比”手法。
相比起仁义来说,金钱就不算什么了。
其实是为了抬升“仁义”而贬损“金钱”。
但是,如果我们断章取义,认为钱是肮脏的、是恶心的、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我们就大错特错了。
(更何况,粪土其实还有价值呢,可以滋养土壤不是?)
为什么?
除了上面的数学推演,我们还可以从《增光贤文》来自证。
首先,增广贤文中收录的语句是非常多的,
那么很多是适应那个年代的事情,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不再适用。
比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现在上海的平均年龄都84岁了,人生七十已经不是稀奇事了。
其次,增广贤文中还有其它与金钱有关的句子,
反映了编者对于钱的支持。
比如:
“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
意识是说,在古代要享受好的教育也是要花费很多的金钱的。
(古代很多时候,教育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待遇。)
既然如此,父母爱孩子,哪有不想孩子受教育的道理呢?
这个时候,钱财还是粪土吗?
当然不是啦。
书中还说“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体现了节俭储蓄的智慧。
说明编者是支持理财的。
既然支持理财,支持过相对富裕的生活,希望摆脱贫困,
钱财如何会是粪土呢?
至于“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更是体现了古代人读书为了出人头地,
做官(赚钱)的思想。
读书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赚钱。
钱财如何是粪土呢?
“莫怨自己穷,
穷要穷得干净,
莫羡他人富,
富要富得清高。“
这段则体现了编者支持的财富获取价值观。
但是并未否定财富本身,毕竟句子已经体现了
“贫穷是遭人厌恶的事情”,
“富裕则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如果金钱如粪土,又何必羡慕富人呢?
穷人应该开心得不得了才对嘛!
古语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断章取义的事情,历史上常有发生。
也许,这是“理财界"的一个大乌龙。
O(∩_∩)O哈哈~ 今天被小编我发现了。
今天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但更要养成自己思考,
通过推理得出符合逻辑结论的思考习惯哦。
正确认识金钱,让金钱为我们所用,
那么,
钱钱是不是个好东西呢?
金钱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这两个问题,留给聪明的你去思考。
感谢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