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在追求自律,感觉如果自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很美好。网上充斥着各种教你如何自律的教程与视频,令我觉得我生活得如此懒散是多么的不堪。特别是当了妈妈后,由于被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将生活切割得面目全非,更加希望自己通过自律来达到一种有条理的生活。希望通过自律来掌控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追着跑。
可是在“自律”这条路上,我反反复复地踩了无数的坑后,才发现我所谓的自律都是别人的自律,而非自己的,我永远都在模仿别人,但重没想过自己为了什么而自律?经过了几年的摸索,虽然仍然停留在学习自律的路上,总结几点感悟:
1、将“自律”这件事神化
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自律?我也是最近才开始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回想我以前自律的原因是:我期望通过“自律”这件事把我从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拔出来;我期望通过“自律”令我过上轻松清楚的生活;我期望通过“自律”实现生活变得顺心……但在“自律”反反复复的失败过程中,我体悟到一点,不要妄想通过“自律”来拯救自己,因为当你将希望寄托于“自律”,那么你永远也做不到“自律”。首先,要改变的是最底层的认知:真正能令你从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走出来的是你自己,否则所谓的“自律”那不过是东施效颦。
2、用长期主义的角度去思考自律
自律这件事是需要做一辈子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律只是达到目标的某一个手段。好比在瘦到目标体重前我非常自律地生活,可一旦达到目标恢复原状,体重反弹。又好比我为了考到某一个证书,每天坚持自律地备考,当考到这个证书后,生活又再次恢复原状,过得浑浑噩噩。像这样冲着目标去的自律都是假自律,若真的想通过自律来令生活有变化,就得学会用长期主义的视野来看待自律。用长期主义的视角看待学习,我应该把目标改成培养坚持每天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长期积累的力量,才能真正给生活带来本质上的变化,就好比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3、不能自律是意志力不够
从小到大被教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在自律的失败原因,我曾经总结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我对自己不够狠。于是,下一次我把自律的标准定得更加的严苛,结果最终还是失败的。最近学习到一个观点,意志力不是锻炼出来,每个人的意志力能量不同,不能拿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意志力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它还跟你的精力、环境、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但要把这一切都改变过来是不可能的,至少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可难道就因为不可能改变而不去做吗?不,我们应该想的是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我们能够做到什么?所以不是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而是要找到与自己意志力匹配的方法去自律。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日常作息、精力状态来调整,比如:
(1)早上状态好,从培养自己早睡入手从而实现早起,并把家务活放在精力一般的下午去做;
(2)家里有孩子吵闹,我就趁着孩子还没床,或者孩子去上学的时间段学习,通过记录找到自己合适的时长,然后把学习任务分配到每日中;
(3)精力状态跟不上,我不断地学习居家护理,像艾灸、泡脚、食疗……慢慢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让精力稳步提升。
![](https://img.haomeiwen.com/i3108794/ac118cc108d04a9f.jpg)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 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