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56789/1550704b3eea3234.jpg)
近些日子,因咽喉炎症,不仅导致疼痛,还引起哑嗓。就诊后被医生要求尽量少说话以保护声带。短短几日的“失声”生活,却感受颇多。
作为一个多话之人,习惯性在听到话语后第一时间给予回应,或者在空闲时提出话题。而当必须控制说话的量时,这种发声绝大多数都可以省掉。于是,有些小烦恼其实不叨叨给家人也顺利度过了,有些新闻也可以不再讨论,甚至连家人的一些意见或者建议,我都更耐心地倾听了。当我说的话少了,感觉好像心中的杂事也一并的少了,我的言语虽少但更多的集中在更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上,注意力似乎也一样。
突然被要求少说话,我静静地望着孩子玩耍的身影,好想告诉她:宝贝,你好可爱啊!宝贝,妈妈爱你。但是,当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大说特说时,我们又在说什么呢?—— 不要把那个弄到衣服上!注意安全!再玩十分钟我们就回家啦!...... 唯独不能静静地关注孩子或表达自己的爱。当我停止追着孩子说时,才发现其实孩子已经长大懂事了。很多事情,你不必说她也可以做到。所以,把更多的语言都留给爱吧!
檬妹子从一岁半会说话后很快就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俨然一个小话痨。纵然我对此早有准备,在“失声”后,还是有些吃惊——这么话,这么多为什么,这么多一连串的追问 ......本来对和孩子交流沟通很自信的我,都开始怀疑之前的日子自己还是有很多情况没有走心地应付了她的问题。是不是在陪孩子的时候经常给自己找点别的“营业”——刷手机?追剧?做家务?...... 孩子的话,你真的听到了么?又真的回答了么?
“妈妈不能说话”也可以变成一个好玩儿的亲子小游戏。一方面,孩子因为知道妈妈生病了对妈妈有了更多的关心。比如,檬妹子会给我“喂药”,并在我说话时提醒我闭嘴。另一方面,当你尝试着用手势或动作跟孩子沟通,孩子也会跟着尝试一些肢体表达。很是有趣。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游戏中,宝贝的表现要比爸爸反应的更快更准确呢!
在8月份调整101计划的时候,我增加了一项——希望自己能在说话时放慢放轻放柔。但是一直实施的不好,总是聊到尽兴high起来。在经过这几天后,对“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感觉之后可以做得更好些了。或许,有机会可以再尝试下“不许说话”的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