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很多安土重迁,对土地上建起来的房子,有一种执着,有一种痴迷,可以吃少穿差,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房也可说是家!
在新建起来的城市里生活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只求有个窝,高楼大厦有一房是自己的,才感觉自己不是这里的过路人,漂泊者,才打心底承认自己是这城的人,在这城发芽!
即是生活在城里,根还在祖祖辈辈生长繁衍的土地上俗称老家,老家是线的起源,无论走到何方,老话说不能忘本,本即是老家,祖宗!
越是经济不够发达的地方,观念越是要紧,紧到很多东西都难以理解却被认为理所当然,不假思索对错的一种习俗!
接触过海南的朋友都知道,这边家的观念特别强,无所谓好与不好,每逢佳节游子尤其是男性必归,还得在老家住一住,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官大官小,无论有钱没钱,无论在村在外,都得在村子里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房,这样根才不断,难怪常见到一些建筑有的甚至是豪华的别墅一年见不到人的,空无人气。却被当地的人津津乐道,相互比较!有则高赞,无则贬谈!
明知不好却不得不随风气,只要你还需回乡只要你还要面子就不得不如此了!
人情味浓,有优就有劣。朋友排行老大有工作,还有两个没有工作的弟弟。其大学毕业两年,一大家人没处住,三弟也要结婚,父亲开口就要二十万建房,他逼得没办法借高利贷给。房子现在也不属于他!
他个人不觉得有什么,身为兄长,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家里人,给予他们点滴帮助!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等其谈恋爱结婚,什么都没有,都说有工作嘛自己可以挣得!几年后,他买地皮,又有人说你要让弟弟建一半,要不以后他怎么办?说得语重心长,说得义正言辞,说到了他父母弟妹的心坎里,这种人情,这种氛围,是否应该,是否属于道德绑架的呢?
做父母的,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女。做妻子的,都讨厌有这样的老公。而一个人又怎能只有一重身份,讨厌着也羡慕着期许着!
费孝通老先生看的很是透彻,说我们的乡村社会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这样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建成的网络,网络的每一个结上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如亲子和同胞配的就是孝和悌,朋友则是忠信。要不孔老夫子怎么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些道德是生于斯长于斯,耳睹目然潜移默化融进骨血里的,环境如此,你特立独行是要付出代价的,一般人不敢也不好意思去尝试!
听说分家的时候家族里男性会分到一个香炉,需要供奉,摆放的地方得是自己的家,祖辈生长的土地上的家,一般进门抬头看接近屋顶的地方可见到。香炉香火,应该是要肩负传宗接代的任务吧!
男性,家族这样的社会结构,稳定地保守着传统,好还是不好呢,还真不好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