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小处做起,练习思考力

从小处做起,练习思考力

作者: 慧娟新媒体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9-11-08 22:32 被阅读0次

继《好好学习》之后,成甲老师又推出了“多元思维模型”主题系列的第二本书《好好思考》,感谢永澄老师专门为此书组织了共读活动,我很高兴又有机会来与各位书友共读《好好思考》,交流思想,让我感受“多元思维模型”的魅力。

从小处做起,练习思考力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一遍检视阅读全书,第二遍分析阅读了前三章,因为整本书的重点在指导读者理解和应用“思维模型”,所以我着重阅读了前三章。给我的启发很大,主要感受是:

一、澄清对思考力和思维模型的认识

一)思考力是区别人与人之间的最本质最重要的指标,是区分优秀与平庸的标准。

不知是哪位牛人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大于人与猪之间的区别。经过这么多年在社会上的摸爬滚打,我深以为然。

除了外表和性格,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内在差异,如价值观,知识储备,业务水平,道德品质,行为风格等,但每个人之所以最后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阶层,抛开运气和先天条件,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格局和眼光,而有些人之所以不走寻常路,和他们的思考力是分不开的。

提高思考力,不仅是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更是发展全科和跨界等战略级人才的时代呼唤。

在思考力和科学素养上,我们还差得很远,提高全民族素质,我想应该包含了“认知力和思考力”这一块,否则就谈不上有什么素质,只会说一些大白话,一些表面上的官样文章,一些正确的废话,流于肤浅。

多元思维模型,这个名词我以前从没听说过,包括思考力也听得较少,听得多的是阅读和写作,还有社会实践。大多数学校也没有单独开设理解力和思考力的课程,导致我们大多数人对主客观世界都缺乏深刻的认识,也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元认知能力欠缺,仅仅满足于把事情完成,至于为什么做,有没有达到效果,一概不知,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完成与最终实际效果是有很大差距的。以为事情完成了就一定有效果,反映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上就特别明显,如老师以为课讲完了,练习也做了,学生就差不多掌握知识了。学生也以为认真听讲,完成了作业,加上预习复习,成绩就该进步了。

当然,这与我国长期的教育体制有关,因为都是围绕高考转,注重标准答案,对老师无比崇拜,认为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就得无条件服从,包括到了大学,也一直缺乏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没有专门的老师教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对老师讲的和书上讲的不要全盘接受,要问哪里不对?为什么?学生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先来看看法国高中生高考作文都需要写什么主题?

2006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作文题目(三选一):
1. “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 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 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2007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理科作文题目(三选一):
1. 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2.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3. 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2018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商科题目(三选一)
1.所有的真理都是决定性的?
2.我们可以对艺术无感觉吗?
3.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态》节选进行评述。

再看看近年来中国高考作文题目:

2008年全国卷Ⅰ
根据一段汶川特大地震的文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全国卷Ⅰ :
《期待长大》
2010年全国卷Ⅰ :
漫画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8年全国卷Ⅰ
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从中法两国高考作文题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高考作文侧重立意抒情,法国高考作文注重事实逻辑论证推理,有极强的哲学思想氛围,我国当代高中生在哲学思想深度上还需要大力加强,训练思考力任重而道远!

法国高中生就开始思考“我是谁”这个人生的永恒话题,相当多中国高中生对这个话题可能还没有意识,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厌学逃学,被父母逼迫来学习的了。

在实现国家复兴,民族富强的道路上,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培养具备哲科思维的跨界人才,引领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打破了我们的认识误区,揭开了思维模型神秘的面纱。

我原来以为思维模型就像《系统之美》里面画的那样,各种因素叠加,各种箭头和图示,还有系统动力图,完全看不懂,瞬间晕菜了。

在《好好思考》里,成甲老师重新定义了思维模型:

每个人在做决策思考时的思维模板。

我理解它是一种思维的固定套路和模式。我们在处理问题时的第一反应,它包含一系列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当然也包括最初级的思维模型—经验技巧,如看病挂号要尽量提前,提前一天可以挂到8:30-9:00的号,排在6-7位。

所以普通人把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积攒下来,组成经验库,以后类似情况下复用,不是也能大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吗?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分层,由低到高,理解难度越来越大,成甲老师在书中把思维模型分为了四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

从小处做起,练习思考力

我在给一些初中生做辅导的时候,就感觉他们在前两类上可能有不少认识和积累,但在后两类思维模型的掌握上就非常匮乏了,尤其在理解一篇文章的引申含义时不太能抓得住,不知道这篇文章通过某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人生哲理,看半天还疑惑:这到底讲的什么?

所以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从浅层理解过渡到深层次的思考,锻炼自己的思考力。由经验萃取和流程方法抽象到对应的学科原理和哲学思想,当然这种过渡和提升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和反思实践基础上的。

三)思考力从哪里来?思维模型又从哪里来?

1.从你所经历的问题中来,从你所看到的现象中来,不断追问为什么,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源头,即普遍性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有些个性化的问题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因为它与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有关,与你的大脑有关,与你的生活习惯有关,与别人无关。如学习效率问题,睡眠问题和职业规划问题,问题的终极答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给出,你最了解自己,所以得出这样一个原则:独立思考,不断追问,自己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这就是思考力训练和提炼思维模型的过程。

2.从前人总结的原理和规律中来,从这些经过千百万次实践验证了的,长期积累出来的规律中来。

例如: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所以用在减肥这件事上就变成了一个原则:你所摄入的能量— 你消耗的能量=你的体重,摄入的>消耗的→体重上升,反之则减重。

所以总结成一句话:

思维模型不是虚幻的,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但不是直接呈现的,需要我们动用大脑去思考去发现。

二、普通人如何学习思维模型,提升理解力和思考力,给自己带来改变?

和其它讲思考法,解决问题和决策类书籍比较,成甲老师的这本《好好思考》在内容上十分亲民,大部分内容都好懂,而且附了相当多的例子来说明理论和观点,可以算作思维模型的科普书,而且成甲老师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一些容易操作的练习思维模型的方法和技巧,先起步。

当然,在实操之前,还是要把握两个原则:

1.思考力的提升在于刻意练习,思维模型的价值关键在使用而不仅仅记录和存储。

和任何技能一样,思考力的获取和提升同样也离不开刻意练习,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加深对思维模型的理解,最后达到内化,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随时可以调用。

2.练习思维模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把表象与思维模型对应起来。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需要相比以前,应用思维模型的意识和频率逐渐增强增多就是进步,大方向没错,最后肯定能到达想要的目标。

下面来说说看了《好好思考》这本书后,我是如何练习的,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也欢迎大家指正:

一)一种很好的笔记术:五星笔记法

成甲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大量的有关“思维模型”的资源,这些练习方法和流程需要我们经常拿出来,对应到自己日常的思考和行为中,记录下来是怎么应用的,是否有效?为何有效?为何无效?

书中提到了一种小白都可以先练起来的简单方法:

五星笔记法

我们看到任何有启发的文字和现象,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拿来这套提问话术做深入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隐性知识。

前天我就遇到一个小问题,虽然最后顺利解决了,但本来可以完全避免的,从而节约出更多时间来做别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

我到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到自助的支付宝收银台,把买的东西扫完二维码,确认结算金额后,刷脸支付。但拿到收银小票一看,发现有一袋面包收了两次钱,重复收费。我就跟超市负责人交涉,负责人很快把多收的钱退给我了。

这件事本来顺利处理了也就完了,但我仔细想想,如果当时核对金额时仔细点,不就没这回事吗?省去办理退款耽误的3-5分钟。流程中有个环节疏忽了,该怎样避免以后类似事件的发生呢?

我用“五星笔记法”来提问:

1.这是一个关于什么主题的问题?

做好支付时的流程,避免账单出错。

2.这样解决问题的逻辑是什么?

扫描完商品码后,要认真核对屏幕上商品的数量和金额,确认刷脸支付的流程中各环节准确无误,形成完整闭环,减少后期纠错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3.这个解决方案给我什么启发?

① 流程思维
把各个必备重要环节都落实,整个项目就圆满画上句号,不会中间环节出错,导致结果前功尽弃或返工,浪费资源。
往往流程中某一环节出错,有内外部原因:
— 做事时不够专注,前面一个环节还没完成,就去想下一步了。
— 处理任务时受到外界干扰,如旁边有人等着,不断说话,增加紧迫感,或老板同事催,心慌,顾不得检查核对,想尽快完成。
② 可视化思维
列流程清单,写清楚每一环节内容,提醒自己,每做完一个就打勾,然后再进行下一个。
③ 写下自助支付原则,防风险
— 要专注,一个环节没完成,不去想下一个任务
— 不要在人多,环境嘈杂,没有屏蔽设施的环境中操作
— 及时采用备用资源,减少风险,如自助微信支付收银台或人工收银。

4.这个解决方案中,我能提取出什么有效策略和思路?

① 当面对多步骤构成的复杂任务时,如何优化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达到结果的最优化。
② 尽可能地去优化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到最好,最后累积出来的结果就是比别人好十倍百倍。
③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优先优化全流程中一部分关键步骤,可能是最简单的,也可能是最容易出错的,或是你最无法掌控的。

5.这个启发,我如何把它用在生活里?

我在信念库中记下,遇到很多环节组成的复杂任务时,一定要专注,把每个步骤落实,精益求精,最后获得满意的结果。

二)从周回顾和月回顾入手,找长期存在的顽固性问题,跳出系统找答案,实现降维打击。

看了《好好思考》之后,我回忆,按照成甲老师关于思维模型的前两个层次的分析,我以前是否练习过思维模型呢?

有的。我平时经常做的周回顾和月回顾,不是一种流程式的思考模板吗?每次周回顾和月回顾月总结,我都用同一个模板,感谢永澄老师和起航号月目标课给我带来的资源!

每次周月回顾,我都发现一个问题: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定的任务过多,总是偏多!但在一件事上我总是低估,那就是刷手机。我以为本周看手机时间会有所控制,结果还是超出了预期。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因为看手机体育新闻,占用了大量做任务的时间。就这个问题我也咨询过不少老师和朋友,都没得到很彻底的解决。

直到有一天我在《财务自由之路Ⅱ》这本书上看到一句话:“那些在工作中没有领略过流畅忘我'心流'状态的人们,常常在电视中寻找这种状态—却常常错过自我经历这种状态的机会”,立刻有了共鸣,这不就说的我吗?

因为我在工作生活中没有体验过可以沉浸其中,孜孜不倦投入的状态,所以只好去手机里找,在看体育新闻的过程中体验那种兴奋激动放松的快感。幸福、喜悦、内心和谐和自我满足等这些体验在平常工作生活中都找不到,所以只好借助看手机里的新闻来满足需求,因为感觉到它是唯一可以提供这种美好体验的工具,所以放不下手机,流连忘返。无论采取什么监控手段和自律提醒都无法有效地戒除沉迷于看手机的坏习惯。

所以在手机和相关管理手段这个系统里找不到解决方案,必须要上升一层,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是我可以发挥能力的,可以带来心流体验的领域?

换句话说,我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我想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把这个问题回答了,看手机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如果我在工作领域中经常有心流体验,我还会长时间刷手机不干活吗?还顾得上刷手机吗?

三、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

一个信念: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不能丢!

成甲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要不断追问遇到的问题,不要当做笑话呵呵一笑,很多练习思维模型,提高认知力的机会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一)如某问题长期困扰着你,你想了很多办法,做过很多尝试,还是无法有效地解决,这时需要升维,跳出原来的系统,上升到小系统外去考虑问题。

如对于失眠问题,很多人直接用安眠药。虽然能解决一时的入睡问题,但长期用,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需要跳出睡不着觉-心急-越想睡越睡不着-吃安眠药-身体出毛病-睡不着的负循环,不再想它,不把它当回事,让身体的睡眠系统自然发生作用,不知不觉就入睡了。你越想思维越活跃,睡眠系统越不能启动。

二)看到一种现象,不仅满足于一个浅层的答案,还要往深处想,追问为什么?从系统思维和学科原理上找答案,最后看是否有可能从哲学思维上找到解释。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周月回顾看上去是工作生活的回顾总结,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哲学思想:直面现实,不断查看当初制定的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差距,从而验证假设,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些,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更准确一些。

三)不要因为个人情绪和自我保护而错过了一次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我们每天遇到的人和事,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和反馈,都是供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宝贵资源,遇到问题和不同意见,不要逃避和掩饰,也不要不当回事,一笑而过,更要避免受情绪干扰,遇到批评的观点,就马上启动自我保护,立刻反驳对方,直到对方不再说话。

其实,每当听到不同意见时,正是提升理解力,扩大视野的好机会,应该平复情绪,问对方:你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什么理由?

论证的目的不是获胜,而是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发现真相,提高认知力和思考力。

以上就是我看了《好好思考》这本书后的收获和感受,学习和思考之路非常漫长而艰辛,只有不畏艰险,保持一颗好奇、探索和开放之心,才能用思维模型武装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独立,有头脑的人,一起加油吧!

参考书目:

1.《好好思考》成甲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10月

2.《深度思维》叶修著,天地出版社,2018年9月

相关文章

  • 从小处做起,练习思考力

    继《好好学习》之后,成甲老师又推出了“多元思维模型”主题系列的第二本书《好好思考》,感谢永澄老师专门为此书组织了共...

  • 从最小处做起,开始就好

    01 远大的目标容易建立,却难以达成。究其原因,除了实现过程中的辛苦外,对目标盯地太紧,也是一个原因。 志向高远,...

  • 知了86杨连山

    十月二十二日 万事开头难,头一开干起来,很快就步入了坦途。从自身开始,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从易处做起,天下事由易...

  • 《财富即是和平的创造:追随内心的召唤,做身心合一的你》第一课

    [爱心]第一次课后训练作业,以书写方式提交,截止时间周四晚12点。 1心口合一,从小处做起。 练习:追随你的内在感...

  • 勤俭

    “财从细起,有从俭来。” 财富要从细小积累,富裕是从勤俭中得来。可惜现在的人都没有什么耐心。没有耐心从细处小处做起...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摘抄 2016.6.27 培育好习惯:兑现承诺,从小处做起 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一开始不要着急作大的决定,要慢慢开始...

  • R2#30天专注橙长计划#10/30 自我管理 结构化训练

    G:【结构思考力练习】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结构思考力打卡 1、【画皮】:第一步,打卡符合一个结论,3点论证。...

  • 2022从“心”开始

    再大的愿望都得从小处做起 再大的目标也的要落实到每1天

  • 培养好习惯从小处做起

    当我们懂得了和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进行对话, 当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坏习惯所蕴含的自我需求, 当我们能够从人生中找到自我...

  • 培养好习惯,从小处做起

    焦点分享786天 20201019 星期二 第一,要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规定一些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小处做起,练习思考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eb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