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看《芳华》有感

看《芳华》有感

作者: flyteen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13:33 被阅读152次

    第一次知道《芳华》,还是早几个月前的 “海报POSE”风波,哦,冯小刚拍了部新电影,似乎是讲六七十年代的芭蕾舞者的事。

    而我对于冯导上一部的良心作品的认知一直停留在《1942》。似乎也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

    看《芳华》前也听很多人说过。

    我问怎么样?说很细腻,冯小刚还是擅长在细节处,平凡出着力描写一个时代出来。

    我又问,跟《归来》比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说风格不一样。

    我再问,值得看吗? 回答是:值,冯小刚历年来最好的一部作品了。

    又恰逢元旦,得跟家中领导有点节目呀,就买了票。

    两个多小时后,出来了。

    领导说,看完很压抑,好人没好报,本来还想去唱K的,都没心情了。

    恩,我家领导说的很对,好人一般都没好报的。

    我想起一个故事,说以前在山里有一个村子,老远的地方有一口井。村里人是要去井里打了水担回来储存到家里的水缸里面的。村子里面,有一个小伙子,家里没其他人,就他一个人,人很好。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去担水,给每户人家的水缸都灌满后,再把自家的水缸灌满。小伙子一直都这么做,做了好几年。但是有一天,小伙子生病了,所以小伙子就只把自家的水缸灌满,就躺床上休息去了。结果那一天村里人起来,发现自己家里的水缸不是满的。跑到小伙子家,看到小伙子家的水缸是满的,小伙子居然还在床上睡觉。顿时气愤不已,一把将小伙子从床上拽起来,纷纷指责小伙子自私自利,是白眼狼,将小伙子赶出了村子。

    这是一个让人想辩驳又无从辩驳的故事。因为它真的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当把一个人的“好”当作一种习惯,“好”也就变得“不好”了。

    我们再说一下这个“报”字。人性的复杂也在于这个“报"字上。

    有这么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古人总结的很好,就是”恩将仇报“。其实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而且是越大的恩,反而仇越大。

    重点就在于这个“报”字上,所有人对于恩惠的认知都是一致的,对己的恩惠,是需要报答的。恩惠越大,报答越大。

    在我快饿死的时候,你给了我半张饼,我活了下来。后来飞黄腾达了,我一直很感激你,但是你的后人却拿着另外半张饼是什么意思,让我报答吗,这么大的恩惠,我怎么报,我怎么报。

    不,不对,不就是半张饼嘛,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啊,我还你一张就是了,不,还你一百张,哈哈,心里舒坦多了。

    瞧,这就是人心,会害怕曾经对自己好的人向自己索取。会觉得所有对自己好的人,都是要索取。

    害怕失去,所以不惮以最坏的思量去揣摩曾经对他好的人。

    这是很玄妙的,在我泱泱大中华的传统中是如此宣扬报恩的。

    一千年前,你救了身为一条小蛇的我,一千年后我要给你生孩子。

    潜台词就是,要多做善事,你总会有回报,这辈子没有,下辈子也有,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都会反哺给你的,一饮一啄,皆有因缘。

    我觉得,是自始至终都曲解了好,恩,善的真正含义。

    一千年前,那个救起蛇的书生,出发点是想要你的报答吗。

    给人半张饼的人,也只是不想看到别人饿死。

    真正的好,是不求回报的。

    同样的,也有施予好,施予善意的人,是苛求回报的,不管你受与不受,我给了你,你就该报我。

    这部分人求的只是交易,只是有时候是单方面成交。

    扯得有点远,好久没写,写到哪儿算哪儿吧。

    话说回来,《芳华》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不同人看法不一样,我是觉着满满的腐烂味道。

    文工团,在我看来,就是一处那个年代的小资会馆。

    他们不知疾苦却慰问疾苦,不知惨烈却慰问惨烈。

    来一趟就回去,该游泳游泳,该恋爱恋爱,很有意思。

    旁白不止一次提到变革,人心的变革。是我看完《芳华》比较深的一个印象,让我觉得整个故事其实是讲诉精神变革的。

    开篇的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到全民学习雷锋精神,已然变了味。

    刘峰是先进个人,学雷锋的代表,大家都说他好,觉得他应该做,所以什么事儿都找他,谁让他是先进呢。

    刘峰心里很清楚,他不无私,他有所求,但他好在不标榜自己,说自己可有私心了。

    而在文工团其他人看来呢,他们内心上并不接纳他,他们是一个团体,刘峰是另外一个。基于此,觉得刘峰好时,他比谁都好。发觉刘峰不好时,唾弃得没有丝毫犹豫。因为在他们心里刘峰和他们就不是一个集体。

    他们容纳不了这样一个无私的人。无私的精神已经不存在。

    人们变得更关注自我,考虑自我的得失。就像林丁丁考虑的是别人会说自己腐蚀先进对象,所以死贫道不如死道友嘛。

    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刘峰,副连长,战争中断了一只手。结果结束之后,却落得孤身去海口做着苦力生意。

    被政府部门按着不知道是什么的规定,罚款,推攘,甚至于殴打。

    保家卫国的战争英雄在国内不受待见,似乎也是屡见不鲜的事儿。

    这个时候,还是钱能解决问题。人们的追求又变到了金钱的追求。

    就像那个记不起名字的原文工团红二代女性谈及自己老公:他啊,买地,赚钱,和孩子到海口就见过一次面。

    那个时候的浪潮是下海经商,她老公也是红二代,在那个年代红二代经商是特别容易的事,有很多球可以擦边。

    这一幕幕人心追求的变革,是我感受颇深的一点。

    要说到两个多小时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幕?

    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场面,那个血肉横飞,痛苦莫名的场面。

    说实在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战争的印象,最近的可能就是抗美援朝,书本上学的。

    很多人不知道,不了解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包括我,只是知道,但不了解。

    可以说,这是整部片子最好的部分,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的描述,在我看来是不值票价的。

    当时唯一的感受是,先辈血肉铸就了今日的和平与繁荣。现如今的我们又在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芳华》看似是文工团的芳华,但在我眼中,他应该是历史的芳华,是先辈的芳华,是时代精神的芳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芳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eh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