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54章—善于建树与观天下

《道德经》第54章—善于建树与观天下

作者: 我是风之彩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07:25 被阅读0次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认为,德高望重的人有一些共同特点:善于建树,能够抱持,德行天下。

不论在哪方面,善于建树者轻易不会被拔除,善于抱持的根基牢固,不会轻易放弃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些人都是值得永远怀念的,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会以他们为榜样,子子孙孙祭祀不会断绝。

初读本章,最激励人的是“修直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德深厚者,他的生命真实,且修为层级不断升级,德行贯穿于家庭,德佑家庭有余,贯穿于家乡,德行备受尊崇,贯穿于一国,德行丰盛,贯穿于整个天下,德行就会普遍开花。

治理国家,如何才能了解天下情况、民生疾苦,为老百姓谋福利呢?

老子为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画了一张图: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为什么不是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觉得老子的思想在此更具有现实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中国社会生活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人是有区别的。有人能力只满足照顾自己家庭就不错了,根本无暇顾及他人苦楚。而有人在照顾了自家后有余力帮助他人,更有人能治理一个乡村,有人能治理一个邦国,有人就能治理天下。

我想老子是以他的哲学思考为天下苍生说了大实话,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以天下观天下,那个能够治理天下的人必然就有治理天下的胸怀,必然得有治理天下的谋略,不一定是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才能有这个能力,不少帝王横空出身,也并非没能完成治理天下的大任。而那以家观家的认知,未必能有以乡观乡,以邦观邦的能力。

相关文章

  • 百字瞻瞻68: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以此 。————《...

  • 《道德经》引申的道理

    《道德经》引申的道理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我说,以微...

  • 《道德经》学习第五十二天

    今日学习《道德经》无为篇第73章“勇于敢则杀”。讲天之道无所不包,善于从容谋划,善于得到相应,善于呼唤到来,善于取...

  • 修之于身,推己及人

    老子《道德经》五十四章讲,“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意思是说,要通过观察自身来观察...

  • 2017-06-24

    道德经 让天下无【难活】的企业 ~~~~~~~~~~~~~~~~~~ 早慧共勉 第495天 《道德经》-有道不处(...

  • 什么是轻重?什么是静动?

    《道德经》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 老子的外交思想

    走马观花道德经(61) 61.道德经第六十一景点——处下之门 第六十一章 大国处下天下归 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交。...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1)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译文: 善于建树"德"的人不会轻易动摇,善于抱持"道"的人不会轻...

  • 《道德经》学习第五十九天

    今日开始学习《道德经》的“天下篇”,第80章“小国寡民”。从学习《道德经》的目标讲,可以说,“修之于天下”,是老子...

  • 都江堰何以屹立2200年?

    走马观花道德经(54) 54.道德经第五十四景点——德泽之门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德泽天下 造福万代 善建者不拔,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54章—善于建树与观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fz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