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华夏文化源远流长,长久的历史存在为后世积淀了淳厚的财富文明,其中也不乏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不仅为当下生活增添了情趣,也会后人所津津乐道、所惊醒。
话不多说,先看第一个成语吧
一龙一猪:
这个成语看起来很是白话,看上去是两种阶级的,会不会跟古代社会的三六九等有关?其实,“一龙一猪”是一个劝学成语。这里的“龙”和“猪”都是一种拟人手法,这个成语的创造者是韩愈:韩愈有个儿子叫韩符,打小就不爱读书,于是,大文学家兼诗人的老爹就写了一首诗劝勉儿子:
《符读书城南》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这首诗意思很简单,有两户人家各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十分相似,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到了12岁左右,渐渐发现他们有了差异,30岁时一个有了成就像呼风唤雨的龙,一个却像蠢笨无能的猪,简直是天壤之别。但这首诗的潜在意思是,儿子唐代文学家韩愈给儿子韩符写了一首诗勉励他用功读书,孩子,你的爹我是“龙”,你的哥哥们也是“龙”,可你怎么却像头猪呢?还不赶紧学习,不然一辈子就都是“猪”了。韩符也被老爹这首诗给吓到了,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所以后世便用一龙一猪来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人,高下却判别极大。
第二个成语:
惨绿少年
这里的绿可并非我们常说的头顶一片草原的那个颜色哦。“惨绿少年”里的“惨”,通“黪”,指色彩暗淡。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着讲究的少年。成语出自张固《幽闲鼓吹》,它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他们的儿子潘孟阳出任户部侍郎。母亲不太看得起儿子,说他才干不够,无能这个高位,总有一天要惹事。儿子不服气。母亲不信,于是叫儿子请了他的同僚回家吃饭,并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看完了,放下心来,说果然都不是特别出色之人,独独又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原来是补阙杜黄裳。潘夫人感叹,"此人器宇不凡,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这个惨绿少年杜黄裳果然争气,后来荣登宰甫,一反过去朝廷对藩镇的软弱姑息,力主"以法度整顿诸侯",在不长时间内即讨平西川、夏绥诸处叛乱,令唐之威令,几于复振,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兴,而唐宪宗都说全是杜相的功劳。杜相虽然在政治上态度强硬,但在生活上却雅澹宽仁,修养极好。所以惨绿少年一词用来指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如果合你胃口的话在下方留言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