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中国古代第一豪族

摘抄,中国古代第一豪族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21:19 被阅读0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之手,诗中描写的世家豪门“王”就是指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被世人誉为“华夏首望”、“中古第一豪族”。中国古代王朝兴替比较频繁,任何一个朝代基本都在三百年内灭亡。虽然有一些家族并未登上皇权,但是却凭借着能力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光,琅琊王氏便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了六七百年,这个家族中不仅有近两百名的官员,更有数不清的文人才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琅琊王氏,看看这个中古第一豪族是如何兴盛六百年的?又出现了哪些名人名士?

    1、一世祖王吉,毋为王国吏

    琅琊王氏的发展,从一世祖王吉开始。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所以士子们只要精通一门经书就可以入朝为官,而王吉却能精通五门经书,所以他被推举为孝廉。

    后来,他又被任命为昌邑国王中尉,是郡国中非常重要的武官。王吉虽然是文臣,却担任武将,由此可见朝廷对他非常信任。同样,这个职位也是王吉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在昌邑国,王吉辅佐昌邑王,也就是后来的汉废帝刘贺。刘贺喜欢游猎,王吉对此进行劝谏,虽然无用,但刘贺对王吉的忠心十分赞赏,还赏赐给王吉五百斤牛肉。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大将军霍光将刘贺召入朝中,立为皇太子。当时的西汉政权都在霍光手中。所以王吉劝谏刘贺先向霍光示弱,等待时机成熟再夺回朝廷的实际权利。历史证明,刘贺并没有听从王吉的劝告,他在当上皇帝的二十七天后就被废掉了。

    等到汉宣帝继位,王吉被起用为博士。王吉针对当时汉朝的许多不良风气,进行谏言。除此之外,王吉还是中国最早提倡晚婚的人,他认为当时人们因为婚嫁太早,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虽然王吉做的官位不小,但他并不提倡完全忠于皇权。他的儿子王骏和孙子王崇谨遵王吉的这番教导,他们做官不仅能够遵守为臣之道,更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甚至位列三公。经过这三代人的努力,琅琊王氏的地位逐渐上升。

    我国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琅琊王氏在西汉晚期,已经算是上层世族。

    2、王祥48字遗训,成为家训

    王崇之后,琅琊王氏传了六代,到了王祥这一代才开始真正地崛起。

    在我国古代故事中,“卧冰求鲤”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能够让生病的继母,吃上新鲜的鱼。于是自己脱掉衣服卧于冰河之上,冰被暖化,冰下两条鲤鱼跳跃出来。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王祥。

    虽然故事经过民间演化,多少带点神化色彩,但是在真实历史上,王祥的确是因为他的孝行而被官府看中。他所在的州郡多次想请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了,直到养母去世,他才入仕为官。

    王祥当官的三十年里,一路高升,在西晋之后,王祥更是被封为雎(jū)陵公。在王祥去世之前,他写下48个字,这48个字也成为了琅琊王氏的家训。

    “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yí),宗族欣欣,悌(tì)之至也;临财莫过于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这48个字的意思就是指,说和做要一致,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是诚信的最高境界。把荣誉给他人,把责任给自己,是德行的最高境界。自己修德、立业扬名,让父母脸上有光。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家族兴旺,这是敬爱兄长的最高境界。面对财物最好的态度是礼让。这五个方面,就是做人立世的根本。

    王祥在遗训中说了信、德、孝、悌,但他唯独没有说忠。因为在东汉末年,改朝换代非常频繁。两汉时期,忠君思想逐渐被孝亲思想所取代。所以,“孝”就代替了“忠”。世族大家更是将这个思想不断强化,琅琊王氏也不例外。

    而且,王祥是以孝闻名,更是时代“孝大于忠”的受益者。所以,王祥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之时,更会强调孝的重要性。慢慢的,这种思想也成为了世族大家们认同并遵守的社会标准。

    琅琊王氏,能够穿越王朝的更替,兴盛数百年,也是因为他们都秉承这个思想观念。

    3、三个支系,影响两晋南北朝三百年

    从琅琊王氏的家族史来看,自王祥起,琅琊王氏逐渐在历史上展现出辉煌的一面。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此后有三个支系人才辈出,影响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

    其中一支起自王祥,他有五个儿子,三个去世比较早,剩下的两个做官都做到了太守,等到第三代、第四代子孙也都官至五品。东晋南迁成立西晋之后,王祥这一支没有南迁,而是留在了洛阳,随着时间慢慢衰落。

    还有一支起自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王览有六个儿子,其中做到三品官员的有两人,做到六品官员的有四人。等到第三代,这一支出现了政治家王导、东晋宰相王敦、书法家王旷等人,琅琊王氏的显赫到达了最高点。到了第四代,琅琊王氏有了书法家王羲之、将军王允之等人才。纵观整个琅琊王氏,王览这一支人才最多。

    最后一支起自王雄,王雄、王览和王祥是同一个曾祖父,不同祖父的兄弟。王雄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梁州刺史,另一个是平北将军。到了第三代,有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还有西晋将军王衍。王雄这一支,在西晋末年的时候,名声远高于王祥和王览那两支。

    当西晋走向末期,琅琊王氏为了保住家族,开始未雨绸缪。王衍当时认为大规模的战争是避免不了的,为此他让弟弟王澄去荆州,而族弟王敦则去青州。王衍的布局,可以确保琅琊王氏家族血脉流传下去。

    与此同时,王览的嫡长孙王导则与司马睿南下,在东晋王朝有了一席之地。司马睿南迁到南京时,并没有江南大族前来拜见他。王导为了帮助司马睿树立权威,当着江南大族的面对司马睿毕恭毕敬。后来,江南大族才对司马睿归心,司马睿得以在公元317年,在建康称帝。

    有史学家认为,王导是“民族功臣”,因为王导笼络了江东士族,统一了南北两方的团结,只有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原才能够联合起来抵抗外族,使得民族独立、文化得以延续。在东晋,王导辅助朝政,王敦掌管军队,东晋的军政要员大多数都是琅琊王氏子弟。琅琊王氏由此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称这段时期为“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不仅高官多,才子更是不计其数。根据二十四史记载,从汉代到明清,琅琊王氏培养出六百多名才子,这个数字是任何一个中古家族都难以超越的。

    虽然社会推崇的文化在变化,但琅琊王氏却能够根据社会风气,而调整家族主要方向。在始祖王吉时代,经学是正统,琅琊王氏这个家族也以经学立世。后来,玄学成为了社会风向,王戎、王衍甚至王导,都是玄学传家。

    此外,王氏子弟在佛学、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颇有建树。当年西晋皇族南下之时,跟随的大臣们都带着金银珠宝,而王导却拿到书法家钟繇(yáo)传世的法帖《宣示表》,后来王导将这个法帖传给了王羲之。这就是琅琊王氏不忘文化传承的故事,而王羲之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中国的“书圣”。

    所以,文化传家才是琅琊王氏累世不衰、家风永存的最根本依托。

    直到历史发展到了唐朝,在李唐皇室的刻意打压下,琅琊王氏才随着所有的士族大家逐渐没落,因此也才有了刘禹锡的那句诗。

    回顾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兴盛了六百年,家族中诞生了九十二名宰辅,和六百位名士,这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家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实乃中国古代第一豪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中国古代第一豪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gz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