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考古文物
【好文上热门】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型夯具

【好文上热门】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型夯具

作者: 964dd7e7838a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08:39 被阅读0次

    导言:我在广泛搜集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将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型夯具按材质分为木质夯具、石质夯具、铁质夯具三类,然后以考古学的阐释方法介绍如下:

    一件石夯头

    一、小型木夯具

    两周时期,集束夯就成为夯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很多城址建筑中都发现有集束夯夯筑的痕迹,如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山东黄县归城遗址发现夯层厚3-4厘米的墙体,其夯窝直径3-4厘米,由密集相连的5、6个小夯窝组成,呈梅花状,可知夯具可能是5、6根木棍一束捆成的夯棍,即集束夯,这应是战国秦汉时期小型木夯具的主要形式。这种小型木夯具应无木柄,使用时单人手持夯具,半蹲,高举过头顶,用力向下夯打。战国以后,随着石质夯具、铁质夯具的普及,木质夯具几乎不用。

    二、小型石夯具

    小型石夯具是战国秦汉时期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夯具类型,保存数量也较多。统计结果见表一、表二、表三。

    在选取典型战国秦汉小型石夯具的基础上,笔者对其进行了类型式的划分,见表四。

    从表四可知,这种小型石夯具有的有凹槽,有的无凹槽,凹槽的作用是装置木柄,据此可将小型石夯具分有木柄、无木柄两类。其中A型小型石夯具都有凹槽,即有木柄,使用时由单人或双人面对面手持木柄向上提起,然后用力向下夯打。由于在石夯头上加装木柄,所以也可以把这种A型小型石夯具称之为复合型小型石夯具,由表四可知这种夯具类型最晚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这是战国秦汉时期小型石夯具的主要类型。B型小型石夯具无凹槽,即无木柄,使用时单人手持夯具,半蹲,高举过头顶,用力向下夯打。这种B型小型石夯具经过人为加工,而在仰韶时期半坡遗址的灶台遗址周围,曾发现很多夯窝,证明当时已使用了夯筑技术。夯打的工具,具有尖圆形的捶击面,似为自然的河卵石,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原始的夯筑工具。自然界中这种长柱形、两头椭圆的卵石,很适合作为原始的夯筑工具来使用,应是B型小型石夯具的源头。B型小型石夯具使用起来不如A型小型石夯具操作方便,所以数量少,未曾普遍应用。

    此外,由表四可知,战国晚期以前小型石夯具以圜底为主,战国晚期以后小型石夯具以平底为主。

    三、小型铁夯具

    小型铁夯具在秦汉时期的大量出现,是春秋战国以来冶铁技术大发展的体现,统计结果见表五、表六。

    由表五、表六可知,尚未发现战国、秦的小型铁夯具,说明小型铁夯具在汉代才大量出现并普遍使用,战国、秦时期即使使用了该类铁夯具数量也很有限。在选取汉代典型小型铁夯具的基础上,笔者对其进行类型式的划分,见表七。

    从表七可知,这种小型铁夯具都有凹槽,说明都有装置木柄,使用时由单人或双人面对面手持木柄向上提起,然后用力向下夯打。

    此外,由表七可知,汉代的小型铁夯具都是平底,且高与底径的比值由小于1向大于1发展。经对比,发现汉代小型铁夯具的形制和秦汉时期的Aa型Ⅲ式、Ⅳ式小型石夯具相似,汉代小型铁夯具的形制应继承于秦汉时期的Aa型Ⅲ式、Ⅳ式小型石夯具,而Aa型Ⅲ式、Ⅳ式小型石夯具从秦到汉也经历了高与底径的比值由小于1向大于1发展的过程,这和汉代小型铁夯具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这进一步证明了两者在形制上的承继关系。故由战国秦汉时期的Aa型Ⅲ式、Ⅳ式小型石夯具到汉代的小型铁夯具,两者虽材质不同,但从形制上看却是承继发展的。

    四、小结

    已发现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型铁质夯具都有装置木柄的凹槽;小型石质夯具虽然存在少量无凹槽的现象,但绝大部分也都留有装置木柄的凹槽,说明这一时期为小型夯具加装木柄,使用时由单人或双人面对面手持木柄向上提起,然后用力向下夯打是最为普遍的小型夯具操作方式。从考古资料来看,战国秦汉时期以小型石夯具和小型铁夯具为主,小型木夯具较少;且小型铁夯具的大量出现是在汉代,这是汉代夯具使用中的特色,而小型石夯具和小型木夯具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史前。此外,战国秦汉时期小型铁夯具的形制承继于该时期的Aa型Ⅲ式和Aa型Ⅳ式小型石夯具,小型夯具从史前至秦汉虽然材质、形制有所变化,但却是一脉相承,承继发展而来。

    #简书北京公会助力,好文上热门#

    活动传送门:

    【好文上热门】北京公会爱心助力在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文上热门】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型夯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iu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