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为父母,就升级成为亲子育儿研究生,至今仍未毕业。
“奶吃了多少?够不够?睡的好吗?几小时?拉的怎样?一天几次?”
这样的问题每天继续,后来干脆做了一张Excel表,吃喝拉撒全在表上,一目了然了。
孩子前三年爸妈可以手把手带,即使老人带孩子,每天情况也清楚。那么上幼儿园以后呢?如何真实了解孩子入园情况?如何让老师面对二三十个熊孩子还能让她关注到自己的宝宝?如何让孩子开口讲讲幼儿园的事情?
做“007”一样的事情就好了!
001定位清晰进行感情投资。
孩子入园后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和老师建立必要的连接,会让你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息。必要的感情投资不是让你给老师塞好处,而是在老师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最给力的支持。
六一儿童节,幼儿园组织cosplay亲子秀,鱼儿爸爸顶着大太阳,穿着蝙蝠侠特制的黑衣黑披风,扎扎实实站了一个上午,摆各种pose,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一上午下来,累成狗!但鱼儿班在全校长了脸,老师们都成了鱼儿爸的粉丝,六一节后,老师悄悄给鱼儿爸塞了一套几米漫画以示感谢,平时对老师工作的支持,让老师和家长的心走得更近,孩子自然得到更多关注。
002问题引导了解关键细节。
孩子入园后,家长最希望了解的是孩子生活的细节。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弱,如果不因势利导,撬开孩子的嘴巴,你很难主动从孩子嘴里了解到想知道的细节,而且,问烦了,小家伙干脆闭嘴,一问三不知,更麻烦!
小鱼儿在刚入园时,每天我都给她设定了一个环节“互问互答”,内容是小鱼儿问妈妈工作情况,妈妈问小鱼儿幼儿园情况。互问互答比一股脑的提问效果好很多,孩子会根据你的讲述,开动大脑,告诉你一些你想了解的细节。这种对等的交流对亲子关系的发展益处良多。
003不动声色的观察。
从孩子在家活动的细节观察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根据孩子的行为,家长再选择引导、干预或顺其自然。
如果孩子回家后情绪平和,吃喝拉撒玩都正常,没有害怕、反抗去幼儿园,说明孩子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如果孩子在此基础上能专注地玩耍,和小朋友能够合作分享,家长基本可以放心了。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欠缺,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同时适当地做些引导,让孩子慢慢调整。
仔细想想,亲子育儿的过程和“谍报”工作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处。良好的人际沟通、深入细致的思考方法、不露声色的观察,让我们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