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有一个朋友,但凡聚会,他都要说自己读了多少书,以及把读书当做比吃饭还要重要的事情来做,听者无不对他肃然起敬。
前段时间,他要搬到新买的楼房上,我去帮他搬家,书房的书柜里的确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但发现他的书架已经落了厚厚一层灰,看样子很久没有动过了。
书柜的玻璃门上还贴着年初制定的读书计划,但是半年前和我一起买的那本《摆渡人》只翻了几页就塞到书柜里面,成了摆设。
我也喜欢读书,每每到别人家去看到有藏书,都要看一看。然而,很多时候,当我想跟主人分享某一本书的故事情节时,他却显得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只好搪塞自己说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粗粗地翻了几页……
有一次,我应邀到附近的一家饭馆吃饭,饭馆的名字就起的很有文化味道,叫做士悦己,大概“士”取的是“食”的谐音。
饭馆在二楼,一进门厅便是一面装饰别致的背景墙,墙上用木板打了一些方格子,摆放着大部头的国学以及中外名著,甚至连英文版的《飘》、《巴黎圣母院》都搬到了书架上。
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拿下了那本厚厚的《巴黎圣母院》,却感到轻如鸿毛,被欺骗的无奈一下子让人大失所望,原本兴致勃勃地的情绪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也许其它的书还是真的,但那会儿,我已经没有兴趣去验证那些书籍的真伪,只好顺着台阶到了二楼……

02
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为啥读书?
比如看到夕阳下湖上飞鸟翱翔,读过书的会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没读过书的只能说:卧槽,好多鸟儿,真几把好看!
其实后面这位的评论也很可爱,不造作。但很多场合,我们不能太随性。而且更重要一点,我们内心是不是渴望获取知识?
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我们看电子书也好、听书也好、看视频也好、上实体课也好,总会觉得少一些东西。
这种感觉只有捧着一本实实在在的书籍,闻着书香,读着墨字才能得到满足。
至于有些地区受客观条件制约,人们不能读书,我想他们内心一定会焦虑惶惑。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只有读书,我们可以超越外在,摆脱愚昧,让灵魂升华,成为人群中独一无二的那个。

03
现如今,快餐文化充斥着整个社会,还有几个人能安安静静地捧着大部头的书读呢?还有几个人走进图书馆,新华书店看书呢?
每次出差候机或者是候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被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低头族所震撼,所折服,大家都在看手机,无论看什么内容,总比闲着没事干好打发等候的煎熬。
其实,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碎片的知识,久而久之,很容易被所谓的快餐文化绑架,没有信心也没有耐心去读那些经典的名著。
生活中,人们交谈的语言也不可避免地打上网络语言的烙印。你看有些人发表演讲时慷慨激昂,说的都是些从网络上捡来的只言片语,洋洋洒洒几十分钟,连一句有用的东西都没有说出来,真是让人觉得汗颜!
当我们静下心来回想一下,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动过书了?再来看看我们每天在手机上花费了多少时间?
读书不是装门面,摆在书柜里的书籍并不是你有文化的象征,只有那些一字一句装进自己肚子的知识,才最管用,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再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