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术师
35 岁的中年危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在提醒作者,要尽快拆除,不然时间就来不及了。从作者正式工作开始,这种危机感就一直伴随着自己,这是作者不断学习、突破自己的前进动力,却也是生活的压力之所在。对于一个互联网技术人而言,从作者踏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得知这是一个职业生涯短暂的行业,一般30出头就要准备告老还乡了。作者不想成为过早被淘汰的那一批人,不想年纪轻轻就无事可为。

怎样才能在35岁之前不下岗?也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开发者,靠技术吃饭,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要技术过硬,保持个人技术栈的前沿性。这就要求技术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不能停滞。
年轻的时候,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尚且能够跟得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是逐渐递减的,一个知识点要反复看多次才能有点印象,这对于一个技术人而言,是不能接受的。工作效率的下降,也会让技术人丧失职场竞争力。
单纯地走技术路线,对于普通的开发者而言,并不能行得通。
转向管理岗位,或许是很多技术人的第二选择。
如果想要胜任管理岗位,那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光靠技术过硬可行吗?
作者在最近的一次讨论会上获得了一些启发,公司有一项任务是作者负责开发的,但是现在还在确定需求的阶段,作者在旁边听架构师和开发主管的讨论(权力:开发主管>架构师),谈话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架构师是想把这这一功能独立出来,降低耦合,相当于做一个脚手架,其他人可以将其嵌套到各种系统中,或者在其基础上二次开发;开发主管的意思是把这个功能做成一套产品,用户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无需再做过多的开发,这样就可以把这个产品卖给客户,获取利润。
听完他们的讨论,作者当时第一感觉是: 这就是管理,这就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光有技术能力是不够的,还要从业务、从产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技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一般技术人的思维方式是追求性能极致,程序使用与维护简单,耦合度低等等,这一点固然没错,但是要做管理,那还必须要有产品的思维。
所以,如何解决35岁下岗的问题,现在有一些眉目了。
---- 2020-07-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