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他被禁于长安时。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以想象之笔,描绘了妻子在鄜州独自赏月的情景。这里的“独”字,既表达了妻子独自一人的孤寂,也透露出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人选择“今夜”和“月”作为意象,巧妙地引出了下面的诗句。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进一步想象妻子在思念自己的同时,也在怜爱儿女,但儿女们却还不懂得母亲的这种思念。这里,诗人通过儿女们的无知,反衬出妻子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挂念。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诗人以更加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妻子在月夜中独自赏月的情景。这里的“香雾”和“清辉”都是对月夜的美丽描绘,而“云鬟湿”和“玉臂寒”则透露出妻子在月夜中的孤独和寒冷。这种孤独和寒冷,既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以希望之笔,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他想象着有一天,自己和妻子能够再次团聚,共同赏月,那时,泪痕将会干涸,所有的痛苦和思念都将烟消云散。这里的“双照”和“泪痕干”,既是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憧憬,也是对过去痛苦的深深释怀。
总的来说,《月夜》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这首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杜甫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