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刚刚深深自责了很久,把自己对贲友林老师整理好的上课实录不小心全部删掉了。本来想分享给数学组的同伴的,哎,自己手怎么就那么笨呢!
今天共听了两节数学课,上午是贲友林老师带来的《找规律》一节观摩课,另一节是班里的学员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说实话,真心感觉差距还是很大的。在贲老师的课上内心感觉一切的生成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巧妙,那么美好。孩子们真的都太棒了,竟然会想出那么多的方法。贲老师一节课就打开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孩子回答声音洪亮,思路清晰。一个问题,有过半学生发言,看着齐刷刷高高举起,一个个渴望被提问的小手,内心别提有多么激动,多么开心。一节课下来,班里没有一个学生是未发过言的。而下午的课,用的是同一班的孩子,还是这些学生,和上午却有着相当大的反差,一个问题有的第一次没有人举手,再次激励后只有两三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声音比上午的声音小了很多,或许是教师的紧张造成了孩子的不自信吗还是孩子们就没有听懂?在一旁观看的我内心有着太多的着急,感觉似乎把孩子们越讲越糊涂了一般。
同样的班级同一批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这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想首先就是老师的区别,贲老师的授课水平,对孩子的理解,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是难以匹敌的。一个老师一定要能够读懂孩子,读懂教材,愿意付出,愿意奉献,三尺讲台是神圣的,那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背后的努力还有教育的灵性,一个教师能否真正读懂孩子的灵性。再着,我想应该就是在于老师的知识储备量和备课的准备,贲老师精通小学1到6年级所有的数学教材,即便是孩子们无论提出多么偏离主题,偏离预设的问题,贲老师都能很自如的把孩子们引导回课堂。学员上过课后,有老师评价说“教师错过了引导时机”。当孩子们在课堂重心走偏的时候,不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把孩子引导回课堂,以至于最后重心偏移。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我们的学生,备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备学生的错误,预设课堂的精彩。感谢孩子们吧,正是有了孩子们的犯错才提高了老师的备课能力,教学水平。第三:我想就是老师的课前交流没有起到应该起的作用。贲老师的课前交流看似是在聊天,实则都是别具用心,贲老师要求每个孩子给你的同桌说三句话,至于说的是什么话,这不是贲老师关注的重点。记的刚开始孩子们都有些羞涩,不知道说什么。终于,第一个学生对同桌说了三句“你好,你好,你好”。贲老师对这个同学大大表扬了一番,说这个同学第一个发言,说“你好,你好,你好”也很好啊,并让大家为他鼓掌。孩子们一听,接着就有了“嗨,嗨,嗨”“哈,哈,哈”……等,不同的而又让大人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的三句话。但是,贲老师的真正用意在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同桌是谁,确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伙伴,确定每个孩子都在被关注。课前,贲老师还问如果有人回答的不对怎么办?学生说改正。有人回答的好呢?学生说要鼓掌。有人回答的没听懂呢?学生回答要质疑。有人回答的不完整呢?学生回答要补充。是的,每个孩子都明白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但是,一个给学生机会,善于引导提问的老师,会让孩子们展示出孩子应有的样子。而一个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替代较多的老师可能只会让我们的孩子处于被动的听讲。公开课前的交流其实就是在交给孩子们怎么参与课堂比起单纯的让几个孩子做一下自我介绍,缓和一下上课的紧张气氛来说,无疑是高明多了。而教师,更要具备这样的素质与能力,话里话外,不仅活泼有趣而且字字珠玉。
最后附上一段自己的感受:
让可爱的你,用笔记下每个精心走过的日子;
让努力的你,用专业赢得教师的尊严;
让未来的你,感谢当下不将就的自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随随便便的人也不能成功。在这个荷花飘香的季节,感谢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