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影片、书籍、案例的时候,总是可以发现那个闪着光环的心理咨询师对着他的患者说:“说说你的童年吧。”这是为什么呢,童年经历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真的那么重要吗,或者说童年经历是经历疾病的主要构成因素。还是这些心理咨询师缓解气氛,甚至欺骗患者用的招数呢?
知乎有位用户帖子里有句话让我很是印象深刻,“人穷极一生,都是在为十岁以前的心理阴影买单。”童年所受的那些不好的经历真的对人的影响达到这个程度吗。经过我的一些了解,这位用户的话不一定对,但是童年的心理阴影对心理疾病的形成中却是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界有个概念,叫做心理缺陷,是说人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的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人在童年的时候心理调节和适应等的平衡能力还在刚刚建立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还没能承受一些非常的打击,然而这些有时必须承受的,这时候就会形成心理冲突,感受到痛苦,无法排解痛苦,就会形成心理阴影。
《少有人走得路》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就在他的书中写到过,为什么大多数心理疾病都要追溯到童年呢?这是因为童年的时候,人还没有面对问题和承受痛苦的能力,如果这时候没有获得足够的爱,甚至还遭受虐待,人就会用谎言来逃避痛苦。然而这些痛苦并没有消失,反而被压抑进人的潜意识里面,而当这些在再一次表现出来时,就是心理疾病。
而且童年的心理阴影也影响这人一生的健康。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孩子的免疫系统大约要到八岁以上才趋于成熟,因此在这段时期的心理压力,都会让他的白血球“变坏”,而这一变坏,就一辈子改不过来了。
这些小时候“变坏”的白血球,只要一不顺心,很容易就“发脾气”,心情不好就会“摔东西”,释放出发炎因子到处乱喷。因此,他们的身体常常处于发炎状态,当然健康情形不会好到哪里去。
心理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破解这些让人生病的心理情结,破解了情结才能够对症下药。童年的心理冲突时最容易构成这些情结,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心理疾病都要归因到童年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