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伟人,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认知。
最近在读迪克·威尔逊编写的《毛泽东传》。
这部传记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毛泽东的一生。从第七章开始,以两年内的大事为一个章节展开。除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外,我感受更多的是伟人每一天都在升级自己的认知。
出身湖南韶山冲的毛泽东一生都在探求知识,他学习的目的不是仅满足于书本的理论,而是要用知识改变社会。毛泽东8岁才进入韶山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这期间他读了《四书》、《五经》,但对这些古书都不敢兴趣。毛泽东最喜欢看的是《水浒》、《三国演义》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
15岁那年,毛泽东的父亲让他去米行当学徒。毛泽东不喜欢过那样的日子。在听文家表兄说母亲的家乡湘乡县开办了一个讲授新学的东方学堂后,他从亲戚那里借来学费。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他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刚到东方学堂,学校校长就因毛泽东年龄太大不愿录取他。在毛泽东的再三恳求下才勉强同意先试听5个月,如果没什么长进就退学。
毛泽东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因为他跟历史教员对待《三国演义》历史观点的不同,毛泽东决定离开东山小学,前往省城中学读书。他请一位教员帮忙写了一封推荐信,到省城后学校没有录取他,他决定参加当时的共和军。在军队他用军饷订阅报纸,研究时事和社会新闻。
在度过6个月的军旅生活后,他离开军队又踏上求学之路。他在报纸上看招生启事,先后尝试了两所学校,都因不喜欢学校的课程而退学。有一年整个冬天他都在湖南省图书馆自学。他最终选择了一所师范学校,度过了影响他一生的5年时光,在这里他大量的阅读历史、哲学、文学等书籍。通过组织新学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共同学习进步。
仅仅回顾毛泽东20岁之前的人生就可以看到,他一直在求知的道路上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自己创造条件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唾手可得,但不下苦功夫吸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只会沦为知识收藏家。
一首毛泽东的诗词与大家共勉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