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徐高速平明纪荡出口,沿着267省道一路往北,大约五公里处,如果你留意路旁,可以看见一处高高的路标上用红字写着“苏北吊装第一村”,这个村就是连云港市东海县白塔埠镇徐圩村。
眼下正是当地麦收即将大面积开镰的时候,267省道两旁,到处皆是麦浪滚滚,丰收在望。走进徐圩村,目及所处,一排排红瓦白墙,一栋栋私家小别墅式的楼房,标志着这个村的绝对富足和生活的安逸。
据该村支部书记伏祥璧介绍,该村总人口3078人,土地面积6700亩。目前拥有各种吨位的吊装车将近1600台,平均不到两人就有一台吊装车。主要分布在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广东省和广西省以及四川重庆等地。
仅此一项收入,全年可以实现1.7亿至2.5亿元。人均收入达到7万元。
提起该村的吊装车行业的发展,伏祥碧书记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他给我们总结了这样三条经验。
第一,能人带头,依靠示范户引路,是该村吊装车事业发展迅猛的基础。
早在2008年前后,该村以王保成,徐开锁等人为首的几个人,在海州二手车拆旧市场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连云港环保部门考虑到这个行业对于环境污染的破坏,强行取缔这个行业。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掘到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很快,经过市场调研,王保成首先把目光转移到吊装行业。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他以整个苏北地区为依托,目前已经拥有各种吨位的吊车40多台,从20吨到八十吨,逐渐发展到最大吨位1200吨,据他保守计算,一年收入也要达到5000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手里有钱的纷纷加入这个行业,没钱的,也是千方百计四处借贷筹措资金。比如该村吊车老板龚学,当年也在二手车拆旧市场的徐开锁老板手下打工,看到王保成把吊装车行业做的越来越好,他也四处筹措资金,拓展他的吊装车事业的梦想。当他找到曾经的老板徐开锁,考虑到过去一起打拼的情谊,随即慷慨解囊,投入给龚学100多万元,作为他的启动资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在上海浦东新区,只要你提起吊装车行业的龚学,几乎无人不晓。现在他的旗下,已经拥有自己的吊装车30多台。每年收入可达4000多万元。
而徐开锁却独具慧眼,另辟蹊径,他把资金投入园林与花卉市场,大力投资城市的绿色生态行业。目前资产也达到5000多万元。
第二,村支两委甘愿充当资金链中的红娘,是该村吊装车行业稳步发展壮大的保证
谈起该村吊装车行业后起之秀的伏福和伏超以及王建林等人,他们当初也是一门心思倾慕于这个行业,只是苦于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当他们主动找到村支两委干部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就积极与农商银行协调沟通,大力宣传该村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吊装车行业,以及这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和发展前景,千方百计以该村从事吊装车行业的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成功案例,来说服和感动农商银行的领导们,从3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给他们提供资金链的及时补充和修缮。及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燃眉之急。
第三,土地集中统一流转,既解决了淮沭新河的污染,又彻底解决了吊装车行业的后顾之忧。伴随着该村吊装车行业的做大做强,到目前为止,不要说在周边地区,就是整个苏北地区,也没有哪个村的吊装车整体实力超过徐圩村。一面是该村主要劳动力甚至是举家外出,一面是留守在家的孤老病残,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来了,6700亩土地如何耕种收割?勉强在家收割播种的一部分老年人,在政府部门严厉要求不准焚烧作物秸秆的前提下,只好把秸秆乱推乱放在沟渠路边,随着夏季气温越来越高,作物秸秆严重腐烂,一场又一场的雨水,直接排入毗邻该村北边的淮沭新河,导致下游的连云港市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
2019年,该村听说连云港市农发集团想在靠近淮沭新河两岸附近的村庄,以每亩土地1200元的价格,进行土地集中流转,搞农业大面积开发种植。该村及时抓住机遇,双方很快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剩下的事情就是挨门逐户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对于个别不愿意流转的家庭,重新规划土地板块,集中片区便于管理。仅仅用了一个多月,便流转土地5000亩,面对500多份沉甸甸的流转合同,连云港市农发集团的承包人员特别感动。对于流转下来的土地,农发集团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秸秆打捆的“五统一”模式,同时又实施分块深耕,既避免了作物秸秆腐烂造成的水质污染,同时很好的解决了土地多年得不到深耕造成的板结问题。
第四,大爱无言!用爱心回馈社会,胜过多少豪言壮语。
村民们富了,农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走进徐圩村,家家户户门庭高悬的敞亮通透,院内窗明几净的敞亮整洁,道路两侧花团锦簇,蝴蝶纷飞,无不标志着这个村人们富裕的不仅是物质生活,更有精神层面的富足。听说村里要在道路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以伏祥见和孟晶晶为首的企业老板,纷纷解囊,他(她)们各自拿出一万多元,在村里主要路道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86盏,每当夜幕降临,这些汇聚爱心的太阳能路灯,就会给这个苏北吊装车第一村的徐圩村人,带来无限温馨的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