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心雕龙》体性篇

作者: 桑尔 | 来源:发表于2022-06-07 19:52 被阅读0次

【文学理论作业,原创首发】

《“性”达,则“体”达》文/桑尔

俗话说,“相由心生”。我认为这里的“相”和“心”之间的关系与“体”和“性”之间的关系有相似之处。

小红书找的图

人的气质形态就像是内心的镜子,能大概预测出善恶美丑,但这只是预测,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内心的性格。所谓的行文风格也差不多这个道理,刘勰开篇就点明“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即“体”和“性”应是内外相符的。开头他首先指出文学创作的的原因是由于人产生了“创作冲动”而进行创作的过程,正面说明了文学创作和人的情绪紧紧相关,接着他又举出人的“才,气,学,习”均与创作者作品所表现的风格特征有所关联,并总结了八种基本风格特征。

接着,第二段刘勰则选用贾谊,司马相如,王粲等文学大家来例证自己的观点:贾谊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奢而词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等来正面阐述作者性格和创作风格完全是“表里相符”的。这里的“性”多得是作者性格特点或是为人处世的姿态,并没有表露“才华”对于创作者创作风格的影响。

而第三段刘勰则指出了才华对作品的影响,刘勰指出创作者的成功来源于他本身的才华,但是更为重要的则是最开始的学习,即“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刘勰认为作家的风格一旦养成,那么后期想改变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他坚持“学慎始习”,并主张创作者应从小就向“雅正”的作品学习,接受这些风格作品的熏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勰更加注重创作者的“性志”的培养,而不是自身的才华,在下文他也有所提及,才华固然重要,但是跟文学作品的“体”只能说是点缀的附加成分,因此下面又再一次阐述了,“性”对“体”的重要影响。

总之,全篇围绕着“体”和“性”之间的关系,阐明“体”和“性”是内外相符的,并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从后天学习中加深“体”的形成,促进“体”和“性”的自然融合。最后结尾升华,由于作者的才华和风格有所区别,所以导致了文章风格的多种多样,刘勰总结才华和文笔是次要的点缀,最重要的点睛之笔则是作者的性志。

升华之处则在文章风格虽可以由作者的才华和性志陶冶而成,但做到这样的程度是很难的,需要长时间学习并坚持。正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同理,写文章亦如此,作者性志高雅不俗,加上与其才华融合磨练,也能自然而然使文章流露其高雅风格。本次的“体性”篇教导作者如何正确根据“性”的特征,在磨练中不断去培养“体”的形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更是对我们写作时的一种敦促,即“性达,则体达”。

相关文章

  • 读书|《文心雕龙》体性篇

    【文学理论作业,原创首发】 《“性”达,则“体”达》文/桑尔 俗话说,“相由心生”。我认为这里的“相”和“心”之间...

  • 文心雕龙~体性

    查其它资料时无意间有缘遇见的这好东西,非常~非常~非常喜欢。 转载↓↓↓并截图(注释附留言区,没找到译文,大白话,...

  • 刘勰《文心雕龙》第27章 体性

    第27章 体性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 文心雕龙 知音 十七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文心雕龙》中关于作品阅读论的重要篇章,为鉴赏文学作品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方法指导。作者首先提...

  • 《文心雕龙. 神思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 D74 《文心雕龙》体性——创作自己的风格。

    【才性异区,文辞繁诡。】 释义:根据作者不同的气质和性格,作品的风格丰富多彩。 【习亦凝真,功沿漸靡。】 释义:一...

  • 朱石眼镜

    文心雕龙

  • 诗的含义与本质

    《文心雕龙<明诗>》篇读书笔记 这一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诗的涵义及其作用、本质。第二部分是先秦至晋宋的诗歌发展情...

  • 文心雕龙通变篇节选

  • 再读《文心雕龙》•神思篇

    其实中学学习的语文,每一篇都是精品,都是高级文学营养的浓缩,都是文学宝藏的一抹烛光。走出校园后,都那么忽闪忽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文心雕龙》体性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oe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