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
【声明:本文系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第四课课后作业,文中观点仅为个人一家之言。】
在理事会读写营第第三期第四课中,江南铁鹰老师专门辟了一个专题来分享文学与经济的关系,也把对这一课题的理解作为作业留给学员们思考。
完成作业之前,我忍不住想,老师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关于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我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老师为什么要分析这个问题?
反复阅读了几次教学内容,我认为这涉及到一个文学观,或者说创作观的问题。
受“文以载道”和“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国人素有“耻于谈钱”的心理,文人更加不耻于“为五斗米折腰”,这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文学与经济呈现出人为割裂的现象。
文人与落魄、潦倒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似乎要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非放弃物质生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可。
然而,人人都需要吃饭穿衣、养家糊口,过度强调文学的精神性和纯粹性,反而会抑制文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眼球经济盛行,文学又可能会走向另一个过度商品化的极端——标题党、蹭热点、贩卖焦虑、博取眼球的文学垃圾被大量生产。
是以,铁鹰老师把“经济与文学的关系”这个课题摆到台面上来,让大家客观去分析,辩证去看待经济与文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文学观。
如何理解文学与经济的关系?
文学与经济是一体两翼、相生相伴的关系。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躯体,文学可以称得上是灵魂;如果说经济是基础,文学则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社会层面来说,经济的发展水平、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决定了文学的发展水平、形式和风格。
我国历史上的两次文学创作的高潮期,都是经济文化极度繁荣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帝国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伴随着开元、天宝时期物质生产的发达,社会生活的富庶与安宁,各种艺术都得到了繁荣发展。诗歌则更呈现出空前的光辉灿烂的局面。人们用“盛唐气象”来赞美这个时代诗歌所达到的文采风流、恢弘壮阔、叹为观止的成就。
作为经济、文化极度繁荣的另一个时期,宋代文学沿袭唐代以来的传统,宋诗、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逊唐代诗词,但同时又因为独特的社会与经济结构而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将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从个体层面来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创作的基本保障。在古代,虽然文学和经济被人为割裂,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绝大多数文人都是家境殷实,没有衣食之忧的人。
首先,在文盲率极高的古代,有书读这一项就筛选掉了很多需要为生计奔波的老百姓。铁鹰老师在教学中分析到落魄诗人杜甫曾经也是宰相的孙子,标准的“二代”出生。
其次,大部分文人都不是专职的文学创作者,他们大多是或者曾经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文学是他们的爱好,也是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文学创作反应了经济基础,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如初唐时期的诗歌,不仅仅是纯粹和孤立的文学,还是求取仕途、发现事业的敲门砖,是表达个人理想和情怀的载体,是师友亲朋之间情感流动的纽带。
这一时期的文学大多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这一时期的文学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面貌,促进经济蓬勃发展。
关于文学创作的思考
学习本部分内容后,我对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思考和体会呢?
1、社会经济与环境是文学的土壤,文学创作离不开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并在此理解中去发掘和创造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2、文学和经济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割裂,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有社会价值,也应该给作者创造个人价值。当然,文学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价值。
3、对于热爱文学,想要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我认为更应该尊重时间的价值。既不刻意去标榜清高,也要学会屏蔽噪音,沉下心来扎根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丰富个人经历,努力创作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