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书单上一本本理论型的经济类著作,我感到一阵头疼。尽管学的与文学无关,但还是有一颗向往文学的心。因此看到《平凡的世界》时,便选择了它,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原先并无多大兴趣。
空了三天给这本书,终于读完。原本只是当做一个任务去读这本书,但事实是它确实吸引了我。书中是一个离我很遥远,我所不熟悉的年代,但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我们的缩影,过着平凡的生活,不咸不淡,会有幸福无忧的日子,但也会突然遭受苦难的当头一棒。绝望过,但也怀揣着希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孙少平和孙少安作为书中的两个主人公,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上为自己的人生努力拼搏,得意过,也失意过,但从未停下脚步。少安为肩负着家庭,尽管成绩优异,依然放弃学业回村务农,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成为年轻有为的生产队长,也因家庭放弃了与润叶的爱情,好在秀莲出现,全心全意爱着少安。砖窑的成功,更是一度让他成为全村最耀眼的人。然而生活不会事事如意,师傅烧坏了砖,给砖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他绝不会屈服于命运,大胆地重新办起砖厂,生活重新充满希望。但到最后,妻子秀莲却得了癌症……少平起初贫穷而自卑地上着高中,但随着“初恋”的失败,田晓霞的出现,他逐渐开拓视野。高中毕业后,他不甘于做一个农民,在家人的支持下,独自一人前往异乡,经过几番波折成为煤矿的工人。与此同时,他和田晓霞也确定了恋人关系。然而生活就爱开玩笑,当上队长后,晓霞却因意外逝世。故事的最后,少平因矿难毁容,他拒绝了金秀的爱恋以及留县的机会,重新回到了煤矿,惠英的身边。
挫折与成就,痛苦与快乐,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这便是书中所描绘的平凡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它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触动,是因为这也是许多人的人生写照,书中的人物在不经意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但它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共鸣,书中的主人公们和我们或许有着相似的境遇,那我们是否和他们一样坚定,勇敢,不畏艰难地向前奔跑呢?《平凡的世界》更多的是转化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成为那些失意的人们的内动力,为绝望的生活注入希望,鼓励我们坚强地走下去。
曾经我也对生活充满迷茫,看不清未来,但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会带来任何改变。“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全书对平凡人的平凡世界的刻画令我感动,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孙少平对于精神知识近乎执着的追求。无论是在贫苦自卑的高中时期,还是在艰辛繁重的煤矿劳动中,他始终没有停止对知识的索求,一丝不苟地构筑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虽然孙少平的社会地位比绝大多数人都要低,但他的精神高度绝对是在众人之上。这样的人,更值得尊敬。他也不同于现今有些仅为了获得优越感而去读书的人,靠那些读到的皮毛谈天论地,耀武扬威。他的目的是纯粹的,他从始至终就只是想让自己获得更广阔的天地,他坚信自己有着高贵的灵魂,自尊,自爱。求知只是他的日常,对自身基本的要求。
回想自己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不贫不苦,更有自由的文化环境,但却从未珍惜。合上书的那一刻,甚是惭愧。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孙少平和田晓霞他们,勤勤恳恳,不忘读书汲取知识;而今,我却被各种电子娱乐迷了双眼。大一上学期正刚刚脱离高中,一下子失去目标,一下子又有了太多的闲暇时间,迷茫,却没有行动,只是高谈阔论,也不知虚度了多少光阴。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不是所有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的,现实还是残酷的,是不公平的,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让所有认为的变成事实。“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我们总要面对这个世界,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平凡的世界。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也还是想得太多,读得太少。新学期伊始,还是多在图书馆坐坐吧。
写到这里,还不到一千五百字,但是需要两千字,没办法,虽然看起来有点突兀。再写点吧。虽说看完了这本书,但只是匆匆看了一遍,也真的不能很深入地了解书中的种种,书中的历史背景倒是熟悉,高中学过,只不过随着高考一起还给历史老师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路遥先生的作品,尚不能很好地理解。路遥先生是生于陕西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务过农,也教过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除去大学经历,生平与孙少平倒有些相似。或许因为有着贫苦的经历,有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才能写出如此恢弘的著作。之后一定要去再读《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到那时会更好地了解这本书吧。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些语句结束吧。“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与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会死,活着,就是那么的充满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