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二十二节:促进泛化的一般策

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二十二节:促进泛化的一般策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19:47 被阅读0次

    泛化现象和泛化训练对于个体的生存意义不言自明。

    分化现象和泛化现象在生活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也不能分割的相互依存体,分化使个体对环境中的不同保持警觉性的意识,采取相对应的行为措施以适应或逃避;泛化使个体以一种更简洁有效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不同,减少警觉性的消耗和持续性学习的应激。

    因此,一般而言,分化更多一些主观意识层面上的努力(人为刻意的成分);而泛化更多一些自然出现或者本能出现的倾向(自然而然的成分)。

    虽然如此,泛化也并非一概不需要刻意而为就自然获得的技能。个体接受分化训练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对泛化现象(或者泛化行为)的惩罚,它促使个体不能过分地泛化,或者在泛化上保持一种警惕,或者遏止了个体泛化的本能倾向。

    如果个体的行为反应仅仅针对某些特定的环境,或者说过度分化,就需要人为的刻意训练的方式,让他模糊环境中相似事物之间的不同,从而对不同但相似或同类的环境都能做出相同而不是不同的行为反应,这样的过程可以称为泛化训练教学。促进泛化的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一、泛化的基础

    博闻强记,见广识多是泛化的基础。个人阅历越是丰富,知识面越是广博,越容易出现泛化现象。

    当然,增进个人阅历与见识的过程里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丰富的分化训练过程。

    分化一方面消退着可能的泛化,另一方面又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着泛化。

    个人自我的阅历和见识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在这个过程当中,越是感性和具象的事物越是帮助个体分化对环境的认知,越是理性和抽象的事物越是帮助个体泛化对环境的认知。

    换句话说,当我们谈及越是具体的内容,比如个体自己工作所用的某张桌子时,我们需要借助于这张桌子区别其他一切桌子的特征(桌子本身的以及与该桌子联系着的时空关系),这时需要关于不同桌子分化性的记忆库存;而当桌子作为家具的一种被泛泛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作为家具的桌子的一般性特征的记忆库存,而不强调桌子之间的不同。

    个人见识的桌子越多,对抽象而泛化的桌子的概念理解越深,从而越容易识别一个新的特别的桌子(泛化)。

    《道德经》中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理解为分化和泛化的辩证依存关系。

    二、泛化训练的一般路径

    (一)求同存异,由同而异

    泛化训练往往都是从近似或类似的前提背景开始,与前提背景相似度越高,越容易出现泛化。

    因此,当预期在某个特定的前提背景下习得的某行为能够在其他前提背景下出现时,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或者减少特定前提背景中的某些元素,但每一次变化相对于变化之前的前提背景,都保留相当部分的元素不变(比如90%或者更多),通过这样系统的泛化训练,最终达到在一个与初始的前提背景完全不同或者差异很大的新的前提背景里也出现被强化的行为的现象。

    (二)保留核心,突出关键,枚举泛化

    直接列举预期行为出现的三种或者更多的前提背景,虽然这些前提背景看似彼此不同,甚至差异显著,但都具有某些核心的或者关键的成分或者标志,只要前提背景里存在这些核心的成分或者关键的标志,不管它们之间差异多大,出现预期行为都得到强化,则该行为在新的含有该核心成分或者关键标志的前提背景里出现的几率也大为增加。

    三、泛化训练的最高要求

    透过现象抓本质是泛化训练的最高要求和最理想境界。行为反应不再依存于具体表象内容,而是依存于规律、本质或者自然法则等极端抽象的概念。

    想想万有引力定律和勾股定理,想想老子“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的论断,以及庄子“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领悟,无一不是摆脱具象的纷扰,而看到本质或规律的大同。

    注:ABA践行课,是青岛新阳光研究所李克富老师推出的系列课程。节选转载,也是我收藏及消化吸收的一种方式。期与读者分享研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二十二节:促进泛化的一般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oi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