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了。”许久没有消息的高中群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大家纷纷接话,“准备考哪里?”“我还在纠结清华还是北大好”。……
其实,我们的高考已经过去五年了。
我在群里,但从来没有发过言。我也从来没有回去过母校,我不敢回去。记得填志愿时问班主任关于一所大学的情况,他说:“我没想到你二本都没考到。”
“老师对不起,让您失望了。”或许这也是我很少和高中同学联系的原因。
专科的学习在一所偏远的城市,妈妈和弟弟送我到学校后。弟弟看了我寝室的上下铺说道:“和我印象中大学宿舍不一样。”办理完手续,妈妈说想逛逛这座城市,我说:“你们回去吧,没什么好逛的。”
“那等你毕业那天,我们再来。”
事实上,拍毕业照那天,我没有让任何人来。
专科学校的教室,像极了高中的,外面的街道也是,以至于一个高中同学来看我时,说:“这就是另一个XX啊(高中时所在的小镇)”。我尴尬地笑了笑。
的确,高考似乎没有改变我的任何事。
现在能回忆起来得只有备战高考时的炎热。高二的暑假只有半个月,在最热的八月初,我们扑腾在书海里,没有丝毫的凉意。头顶的风扇360°摇晃,却始终吹不到我们身上。没有空调的教室里,桌子上的小风扇才是自己的续命神器。几十个小风扇同时开动“呼啦呼啦”的声响让每一次午休都不得安宁。但我们乐意如此,这声响比热得发昏更容易让人接受。
每次抬头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黑板的作业,六科作业占据了两边的黑板,每天如此。
最开心的事,就是把黑板两边的作业擦去。
最惶恐的事,是另一块黑板的“高考倒计时”,终于在最后一天,突然如释重负。看到高考成绩后,我给了自己很多没考好的借口,然后准备坦然接受又一个三年。
我真的记不清楚是什么让我改变,有时觉得自己不该这样活。这样的想法高中时候也有,然后第二天早早去教室读书,尽管那时已经有人在背书了。
开阔自己的眼界,才能发现,这世界真的有人在努力着你不曾努力的事,过着你曾幻想过的生活。这是我上大学后第一个感觉。
第一学期后,我决定转专业。学院要求考试通过就可以转。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我的的成绩是第一名。似乎是这个开始让我觉得,未来在对我微笑,因此何不抱以微笑呢。这样想后,时间似乎变多了,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真正意识到,我可以利用我的时间。我进学生会、参加社团、参加比赛、学习长笛、外出兼职……忙忙碌碌,乐此不疲。现在回忆起那段时间,真正能用“充实”二字。
大三第一学期学院有一种通知说区在招支教老师,我想都没想就报名了。支教的学校离我的大学也不远。于是每天早上去到那个小学上课,第一次真正走向了讲台,体会了“实践”的重要性。第二学期的实习我也申请了在那个学校继续待下去。只是第二学期我没再上正课的内容,一是有别的老师,二是校长可能考虑了我要准备考插本的事。于是我的空闲时间很多,除了备课就是在办公室内看书、背书。在考前两个星期,我给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周末就在学校三楼教室外的平台上背书,有时候也会看到比我来得我早走得比我晚的人。我经常背着背着就望向天空,然后告诉自己“一切都来得及。”
“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得及。”这是经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的话。
我至今记得自己凌晨打车去考场的情形,那所大学有我儿时的玩伴,她说她没考好,只考到了二本。我说这次我会努力考个二本的。
成绩出来了,我考上了。我蜷缩在被子里,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也许我的以后得毕业证上还会有专科的印记,但我并不认为那是多丢人的事。因为那三年,我没有荒废。
如今,我已经在做着自己的热爱的事情。由衷感谢那段时间的自己。
时间对于一个人是多是少,全在于自己如何看待,如何利用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