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后,认识到现在的阅读正处在检视阅读的略读层次,接下来要读的章节是分析阅读。
这部分内容很多,如一本书的分类,透视一本书,判断作者的主旨,评断一本书,赞同或反对作者等。考虑到计时,决定选取一部分来读。
读后发现分析阅读也分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阅读的规则。比如,一本书的分类(第六章)和透视一本书(第七章)讲的就是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及四个阅读规则。
我们必须读或想要读的,可能是以下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又长又难读
短篇故事
一篇文章
同一个主题的书
史诗或小说
抒情诗或短篇故事
历史、哲学论或科学理论
不管是哪种类型,都可以用这本书中的阅读规则。
分析阅读的规则一:开始阅读前就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
比如最近读的几本书,一般通过书名就能判断出是讲读书方法的,不过,也有判断失误的。
比如《正确阅读》这本书,就是研究语言、说话和阅读过程是如何完成,并非我想看的类型。这类书还有很多,比如《飘》是爱情小说还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南方历史?
判断书的类型,可以用检视阅读,看书名、副标题、目录,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这和五步法中的前三步“远观”、“预览”和“扫读”很相似。
分析阅读的规则二:用一句或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用几句话,告诉自己或别人,整本书在说什么。这和五步速读法里预览中的一句话概况很相似。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分析阅读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就像如何把一堆砖头建造成房子。
你可能猜对了一本书的主题重点,但还是需要自我训练,证明你是“如何”,又“为什么”这么说。将书中的重要部分列出纲要,并说明这些部分如何印证、发展出全书的主题,有助于你掌握全书的重点摘要。
比如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时,在“预览”中一句话概况为“掌握拆书技巧中的便签学习法,能提升你的学习力,构建你的知识体系,从学不进到主动学习,并成为专业的拆书家”。虽然总结出重点信息,但真正的核心知识,却是不清楚的。
依照规则三,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这个公式看起来很费时间,其实上并不需要每本书都这样做,有些书有个大概的了解就足够。我目前想用这种方法做的只有《读懂一本书》。
分析阅读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带着问题的,而书中的内容就是答案。我们要想办法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还要能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
在精通基础阅读的前提下,才能进入检视阅读;做好检视阅读,能更好的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掌握了阅读规则,也就掌握了写作规则。
我需要去读不同类型的书,建立书本种类与主题分类库;碰到好书要花时间去练习规则三,这是掌握写作规则最快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