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胡润发布的2017原创文学IP价值榜前五名《斗破苍穹》《盗墓笔记》《凡人修仙传》《将夜》《琅琊榜》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小说。其中《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借着作品的“东风”成立了一家名为南派投资的公司。《琅琊榜》的作者海宴以800万元的编剧稿酬收入登第十届编剧作家榜第七名。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写作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和人生价值。
梦想与价值因此,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下笔如神,大家通过各种线上线下课程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科幻大师 厄休拉·勒古恩同样成立了一个这样工作室”写作工作坊“。并根据其课堂讲义总结了《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这本书是她多年创作及阅读经验的浓缩,聚焦于叙事文与虚构写作的最重要的十件事:语言的音乐性,叙述者的视角与口吻,跟随故事的发展:聚焦与跳跃等。每个章节都包含对主题的讨论以及几个优秀作家的相应实例。
作者厄休拉·勒古恩世界著名奇幻,科幻小说作家,被称为”科幻小说女王”。多次赢得国际幻想小说领域最重要的奖项:7次雨果奖,6次星云奖,21次轨迹奖,她还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卡夫卡奖及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大师”称号。
下面让我们具体来学习一下作都总结的写好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
一.语言的音乐性:有趣,吸引人,悦耳.
叙事文中,一个句子的主要任务是指向下一个句子——推动故事。描述好一个动作或者观念不是故事的全部。故事是语言构成的,而语言如同音乐一样,本身能够而且确乎表达自身的喜悦。步调和动作建立在韵律的基础上,而感受和掌控文章韵律的主要方法就是听到它——去聆听。比如,大家看到吸引人的小说时,都会觉得写得生动,流畅,有力,优美,节奏明快。这些都是好的小说声音的优秀特质。反之,枯燥无力,絮絮叨叨费话一大堆,情节虚弱无力。这些则是说声音方面的缺陷。因此,对于写作的人来说,需要锻炼他们的内心之耳,倾听自己写的句子,在写作时听到它们的声音。
二.语言游戏的规则:标点和语法
诗人卡罗琳凯泽( Carolyn Kizer)曾经说:“诗人感兴趣的主要是死亡和逗号。”而叙事文作者感兴趣的主要是生命和逗号。
标点符号会告诉读者如何倾听你的文字。它是为此而生的。比如,逗号和句号构建起句子的语法结构;通过声音的暂停与中断,让句子的意义和情绪更清晰。再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句号指的是停止片刻分号指的是停顿逗号是指一瞬间的停顿或者期望形成某种变化破折号则是拆开-个句子的停顿
有标点符号:句号指的是停止片刻。分号指的是停顿;逗号是指一瞬间的停顿或者期望形成某种变化。破折号则是拆开一个句子的停顿。
我们无法把标点从语法中分离出去,因为写作可以是完全口语化的、非正式的,但若要交流任何复杂的思想或感情,就不得不遵循普遍的共识、通用的语法和使用习惯。如果打破它们,那就是有意的破坏。 如果你对标点没有兴趣,或者惧怕它们,你也许就错过了作家手中最美丽、优雅的工具。
三.文字的有机作用:连接词,句子的连贯性和长度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触,每当我们看到好的小说的时候都会被里面的布局、角色、动作、互动、对白以及情感的综合作所吸引。它们偷走了我们的呼吸,让我们流泪又急迫地想追到下一页寻找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这些所有的感觉都是因为作者使其内容具备一个特性:连贯性。简而言之,就是句子之间能够环环相扣,不像有些拼凑的句子不能严丝合缝地导引出下一个句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连接词达到连贯性的效果。比如以下例子:
他们很兴奋,想要跳舞,接着又觉得自己大概读过太多海明威了,而且已经是晚上了。
他们想欢乐一下,但是天太黑了跳不了舞,但是总之没有人准备音乐。
还有,句子没有最适宜的长度。配得上适宜二字的是多样性。优秀的文章里,句子的长度是在与周围句子的对比和相互作用中确立的,同时也取决于它言说和表达的方式。比如以下两个句子:
短句子: “凯特扣动了扳机。”
长句子:“凯特发现,丈夫对她讲的话不再上心了,同时她自己似乎也不再在乎他是否还上心,这种漠然也许是种不祥的征兆,但她此刻不愿去想这些。”
这样的主题需要一个复杂的长句子,以便把意思表达出来。
四.语言和结构的重复带来想不到的效果
在小说中重复的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和画面的重复;话语的重复;事件的复现;回声,倒影、变化——不管是民间的故事还是最复杂精致的小说家,一切叙述者都在运用重复这个工具。比如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或者查尔斯·狄更新的《小杜丽》中的词语句子:“人们局促不安地凝视着陌生人,他们凝视白屋子,凝视白墙,凝视尘土飞扬地干燥道路,凝视山上被炙烤的草木。”
当然,重复不局限于词语和句子。结构性重复指是故事中出现了相似的事件:它们互相呼应着发生,贯穿了整个故事或小说。要想学习结构性重复的好例子,你可以读《简·爱》的第一章,边读边思索这本书的其余部分。
五.色彩与生机:形容词和副词
正确的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可以给我们的小说带来色彩和生机,使文字鲜活可感。但是有一些口语话的词如果经常落到白纸上就像蚂蚁在身上爬一样,得立刻揪出来扔掉。比如,“大概” “或许” “稍稍” “非常”。同时还要避免过度使用,有些形容词和副词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了。比如“突然”大都来得波澜不惊,只能充当一个引语,不如用一声噪音——“它正沿着马路走。突然瞥见了她。”效果好。因此,面对形容词和副词,要时刻保持警醒,仔细掂量。
六.行动起来:动词的人称
除了自传,非虚构作品都要用第三人称来写。小说的叙事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使用第二人称的就非常稀少了。
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有很多,以致我们觉得第一人称特别简单,但实际上,不管对于作者还是读者,第一人称叙事都是一个古怪、复杂、人为的虚构过程。“我”是谁?不是作者,因为它是作者虚构出的自我:也不是读者,尽管读者可能会与它产生共鸣。
第三人称叙事依然是最普遍也最自然的模式。作者们描述“他”或者“她”的行动和想法,用起来游刃有余。
七.讲故事的人:不同视角书写故事
视角是说明故事讲述者是谁及讲述者与故事之关系的术语,在故事中, 这个讲述者被称作观点人物。当然还有一个可能,这个人就得作者本人。在具体的写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
在第一人称叙事里,观点人物是“我”。“我”讲述这个故事,并完全参与其中。只有“我”的所知、所感、所见、所想,我的猜测、希望、记忆等等这些可以被讲述。读者只能通过“我”了解其他人的品行,推断其他人的感受。
第三人称
观点人物是“他”或“她"。“他”或“她”讲述这个故事,而且完全参与其中。只有观点人物的所知、所感、所见、所想,他(她)的猜测、希望、记忆,等等这些可以被讲述。读者只能通过观点人物所说的话了解其他人的品行,推断其他人的感受。这种限定于一人的视角可能会贯穿整本书。
介人作者
故事并不是由某一个人物讲述的。也许会有许多观点人物,叙事口吻可能会在故事中的任何时刻切换,或者出现只可能来自作者本人的观点、看法、分析或预言(比如勾勒一个跟任何人都不接触的人,或者描写一个没有人去过的景点或房间)。作者也许会告诉我们所有人的想法和感受,解释他们的行为。
客观作者(“窥探者” “摄影机眼” “客观叙述” )
没有观点人物。叙事者不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只是一个中立的观察者 他所叙述的,只是从人物的言谈举止中所做的推断。作者从不进人人物的内心。人物和地点或许会被精确地描述,但价值和判断只能被间接地暗示出来。
八.注意视角切换的方法
在写一部小说中,我们会需要切换不同的视角来表达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一个观点人物跳到另一个;但切记不要跳得过于频繁,除非能对接下来的故事驾驭自如,否则,在不同的想法之间跳来跳去,读者会感到厌烦,还会晕头转向,不知道你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动机和方法,然后小心谨慎地过渡。
九.在叙事中传递信息
我们先来看两句话:
国王去世了,然后王后也去世了”——这是故事。
国王去世了,然后王后因为悲伤,也去世了”一 这是情节。
如果一个故事除却行为和情节就变得空无一物,那它本身就是贫乏无味的;实际上,一些伟大的故事把两者都抛弃了。情节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装置。然而它并不高于故事,甚至不是故事的必要元素。至于行为,没错,故事需要运动,需要有事情发生:但是行为也可以像一封未曾到达的信,未曾言明的想法。
如果你不是一个规划师或情节建构者,不用担心。世界上到处是故事......你所需的也许仅仅是一两个人物、一段对话、一种情境,抑或一个地点,接着你就会在那儿找到你的故事。
十.故事的聚集与跳跃
“聚集”指让故事丰满,一切充盈其中,不断运动,从不懈息,从不滑人可有可无的枝节里。保持内部的相互关联,前后都要有回响和照应。
“跳跃”跳过你略去的部分。而你略去的总是比你留下的要多。词语的周围要留白,声音的前后是寂静。罗列不是描写。比如,剪去那些无足轻重、颠来倒去、拖慢或阻滞了你的故事地方。挑出有价值的、言之有物的部分。要知道一个技艺高超的作家能够用寥寥数语讲述出丰富得令人惊叹的故事。
《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它聚焦于叙事文写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故事如何被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从文字表达的层面看,什么能起推动作用,什么会成为阻碍,并对叙事文写作中的元素、技巧、模式进行了精妙的提纯与强化。可以说是一本实操性特别强的书,如果你也想创造自己的写作IP,此书可以作为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