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作者尚政老黑是一位资深的公考大(奇)咖(葩),专业被黑30年,从未被超越,你可以选择点击上放蓝色字体关注他,或者给精神病院打电话举报他,当然,他会再跑出来的~~~
近期黑叔有点郁闷,国考临近,很多同学都到了备考的关键阶段,但是还有大部分同学连备考的正确姿势都么有找到,为了避免大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叔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国考的备考方向。
在这之前,叔先来带大家看一个例子。
考场如战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009年4月,福建省公务员考试有这样一道面试真题:某位高校校长说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请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各路名师纷纷出手,总结下来无非三种说法,支持:方向是前提。反对:努力才是关键。辩证地看:方向和努力缺一不可。那么,哪一种说法更能赢得考官的认可,拿到高分呢?
从结果来看,选择第三种说法的人是最多的。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考生在短时间想不周全,怕出错,有类似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心态。第二,面试培训机构的老师,会告诉你第三种说法更全面,更符合逻辑,会得分更高。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真正的高分的,是选择第一种说法的考生。至少在我当年带的五十名学生中,有40人选择了第一种说法,有35人拿到了85+的分数。
公考面试考试的目的和测试原理
面试的目的和任何一个机构团体组织面试没有太大差别,说到底都是为机构选择更合适的人。笔试加面试的考核方式也符合国际先进人力资源评估的方式——跟很多跨国企业一样。面试的意义在于通过考官的主观判断来修正由于笔试形式所限带来的误差。那么,可以直接得到结论,面试的主观因素很大。当绝大部分经过培训机构训练之后的考生,选择了辩证这个角度的时候,我的学生旗帜鲜明的选择第一种说法,支持方向更重要这一观点,就有了主观差异化的优势。
这种优势,心理学称之为“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凯利(H. Kelly)提出: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选择第一个说法的好处,就在于给考官的第一印象是,不错哦,没有经过培训班洗脑啊。这种耳目一新在目前的考试现场绝对是好印象。
公考考察的是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
从更深入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培训机构会建议学生选择辩证地看这个观点,是因为两点:其一,作为回答综合分析题型当中“观点冲突类话题”的万能模板,只要看到两个矛盾的观点,就回答辩证的看。从某种角度方便了学生在很短的培训时间里(7-10天)从哑口无言到有话可说,还可以带来“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自信心。但是以此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真实想法,说小一点耽误考生,说大一点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推理到极致就是假如所有的考生回答内容都一样,面试其实就变成了一场选美比赛。同时,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近年来面试考场打分普遍接近的疑问。
第二,从机构大部分老师的从业背景来看(刚毕业就进培训机构当老师),缺乏对公务员考试本质层面上的理解,以及对公务员工作实践的感知。导致很多考官拿着机构出版的面试教材啼笑皆非。这也是老黑我创建尚政公考的初衷,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出具备公务员所需能力的人员,许多面试题也来源于公务员日常工作,因此对于公务员考试,不应该仅仅把它当成一门考试去研究其题解技巧,抽丝剥茧,更应该注重题目背后所考察的能力,正如尚政的核心品牌价值观“方法不同,效率更高”所说的一样,备战公考,我们需要用更科学的方法提升能力,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这是进入重点的分割线
举上面这个面试题的例子,是想说明两个问题:其一,由于公考培训的绝大部分从业者,忽视了公务员工作这个角色意识,导致整个笔试面试的培训方案都存在很大缺陷。其二,在公考复习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也存在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原理。
尚政多位牛(奇)逼(葩)老师后续会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围绕方向这个话题,基于公考具体的考试内容,帮助考生建立科学的复习规划,人生苦短,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努力上。
你可以选择转发这篇文章,让大家看看黑叔有多牛(奇)逼(葩),或者疯狂的在下面留言吐槽他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尚政公考(shangzhenggongka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