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自勉
建安二年(197年),叔父诸葛玄病逝,诸葛亮按礼节守孝。
这些年来,叔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孜孜不倦的教诲让诸葛亮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但是接下去的路,无论平坦还是坎坷,他都要自己一个人去尝试着走了。
两个姐姐已经嫁为人妇了,叔父诸葛玄也去世了,诸葛亮找不到自己继续留在这里的理由,也不愿在此继续仰人鼻息。此时,他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带着弟弟诸葛均去隆中山南麓的隆中村隐居。

此时的诸葛亮年仅17岁,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
在隐居隆中后,诸葛亮的生活重心就只剩下了三件事:白天躬耕陇亩;晚上挑灯夜读;闲暇之际就去拜会名士,结交朋友。
于诸葛亮交往、接触的众多隐士中,除去向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司马徽,对诸葛亮影响最大的当属庞德公。庞德公是诸葛亮二姐的公公,与诸葛亮既是师生关系也是姻亲关系。
庞德公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诸葛亮、庞统、徐庶、崔州平等都曾拜在他的门下学习,同时他和司马徽关系非常要好,两个人亦师亦友。诸葛亮也十分尊重他,觉得他为人忠贞,胸襟开阔,是难得的真正的有才之人。
诸葛亮常常要走很远的山路来到他的住所求教,每次造访均拜于床下,他不辞辛苦的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庞德公深知诸葛亮的才华,怜惜他的品德,对他自然是颇为器重,给予他最大的关照。他称朋友司马徽为水镜,侄儿庞统为凤雏,诸葛亮则为卧龙。
卧龙者就是盘踞在深渊中的猛兽,时机一到,必定会一飞冲天,他的力量足矣搅动九州、撼动天下了。
诸葛亮喜欢读书,他还对天文地理的知识出奇的热爱,擅长学以致用,更在家中收集了大量兵书来潜心钻研。几年苦读下来,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他广泛涉猎了很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书籍,并对诸子百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这时的诸葛亮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充分吸取了百家的优秀养分,它的才能也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显现了出来。
才女阿丑
诸葛亮成天潜心用功读书,几年来几乎不怎么出门,根本不懂什么花前月下的浪漫之事,眼看着马上就要25岁的人了,还没有找到一个合他心意的媳妇。
那时,诸葛亮与一位名士黄承彦交往甚密,两人彼此互相欣赏,在学问学习上很谈得来。黄承彦有个独生女儿叫黄月英。黄月英长得丑,身体又壮硕,脸皮很黑,还有几颗大麻子,被十里八乡的人称为阿丑。
黄承彦相中了诸葛亮的德行,认为诸葛亮志在邦国,淡泊寡欲,就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诸葛亮。便屡次热情的邀请他来家中与女儿见一面,但诸葛亮耳闻过黄家小姐的丑,心里不愿意又不好拒绝,只能先吱吱呜呜的应了下来。
诸葛亮推辞几次后,黄承彦便对他说,"你想要平定天下,就需要一位才德具备的贤内助,而不是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我的女儿虽然相貌丑陋,但是才华横溢,和你正是非常般配。"这番话打动了诸葛亮,后来他与黄月英真的就结成夫妻。才女黄月英成为诸葛亮得以施展抱负的坚强后盾。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轰轰烈烈地来,又轰轰烈烈的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中央政府的统治面临崩溃,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纷纷依靠自身的武装力量占据地盘,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动荡局面。在连年的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四年的12月,刘备联合袁绍起兵反曹。
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一场闻名天下的战争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也打响了曹军的名号。在曹操击溃袁绍后,北方就无人再能与曹操抗衡,这一役迈出了曹操统一北方的第一步。官渡之战转变了天下的局势,也扭转了诸葛亮的命运,他注定要遇上这一生最强劲的对手一曹操。
刘备
诸葛亮自己也没有想到在隆中这一住就是漫长的十年,而外面的天下早已变了样子。
经过十多年的火拼厮杀,群雄割据,眼下,刘表占据了荆州,但他胸无大志;公孙瓒占据了幽州;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并洲三地;袁术占据了扬州;而曹操占据了兖、豫二州,军队人强马壮,实力不可小觑;孙策、孙权两兄弟占据了江东一带,已有数十年之久;公孙度攻据了辽东;韩遂、马腾占据了凉州;刘焉、刘璋这一对父子则占据了富饶的益州;唯独只有刘备虽然小有名声,但是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固定的地盘,只能率领部队辗转四方,踏遍了大半个江山。

刘备,字玄德,出生于一个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家道中落,少年时期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过得非常艰辛清苦。刘备其貌不扬,待人态度谦和,喜怒不形于色,非常善于结交朋友。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
刘备本出身贫贱寒门,入世时更是无枝无依,先后投靠公孙赞、陶谦、袁绍、曹操、刘表等人,却时过多年仍是居无定所,只能到处流浪,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是这一切从刘备跃马过檀溪、躲过蔡瑁的追杀开始就发生转变,三顾茅庐的戏也在此正式悄悄拉开了帷幕,他将会碰见可以改变他一生的人一诸葛亮。
刘备登门拜访名士司马徽时被告知说:"您如果想要争江山,就一定要有人才,要知道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您得擦亮眼睛,这会儿,襄阳的奇才都集中在这地儿,他们就在您的身边,但一定得是您要亲自去请他们出山。"
刘备惊奇的问:"这些奇才都是什么人?住在哪里呢?"司马徽继续说:"响马老汉得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听了这话,刘备赶紧问:"您说的卧龙、凤雏是什么人呀?"
司马微又说:"这一带有卧龙和凤雏两个人最有才华,如果您有幸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其中,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两人都是名门之后,是德才兼备之人。"
于是乎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的热情诚恳,心中对他的知遇之恩充满了感激,于是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并且立即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着弟弟和妻子,跟着刘备到新野去了。他提出的《隆中对》成为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隆中对》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