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人类社会的结构,可以简单分类为:
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
•游群是最小的社会,就是一个大家族。
以游牧为主;决策方式是人人平等;没有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层;仰赖互惠交换。
•部落人口较多且定居于一地,是基于亲族的宗族。其余形态与游群类似。
•酋邦的人数在几千到几万之间。
酋邦有阶级、贵贱之分。酋长家族最为尊贵,拥有世袭特权;有许多工作要用到奴隶;开始出现重新分配的经济形态。
2.原始国家就是超大型酋邦更上一层楼。
世袭领袖相当于国王活大酋长,垄断信息、决策和权力。
国家中央的控制范围更大,经济的再分配(贡品改名为税收)的范围也更广,经济专业化程度更高。
3.国家的潜在优势:
•决策权力集中,可集中调动军队和资源;
•利用官方宗教和爱国情操使军人愿意为国捐躯。
4.统治者利用意识形态或宗教给人民洗脑,让他们服从自己的统治,也有助于化解陌生人之间的纷争。
5.这1.3万年来的人类社会大趋势,就是更大更复杂的单元取代较小较简单的单元。
当然,其中分分合合的变化不断发生。
6.一地人口的数量是社会复杂程度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人口增长使社会日益复杂,而社会的复杂化又会助长集约化的食物生产,继而促进人口增长。
7.食物生产塑造了复杂社会的特征:
•可以季节性地为复杂社会提供劳力;
•带来的盈余食物使经济专业化和社会分层成为可能;
•使人们过上定居的生活。
8.复杂程度较高的社会有以下特征:
•能有效解决陌生人间的冲突;
•通过健全的决策机制降低共同决策难度;
•拥有和谐的经济再分配体系。
•权力集中程度更高。
9.战争是促使社会合并的主要因素,战争落败方的命运与人口密度有关。
•人口密度非常低,落败方远走他乡。
•人口密度不太低,胜利者抢夺女人,强占土地,杀害男性。
•人口密度高,战败者充当奴隶;或生产出足够的食物用于定期纳贡。
10.食物生产及社会间的竞争与兼并,都是终极因,征服的各种近因(病菌、文字、技术、集权政治组织)都是从终极因发展出来的,全部涉及密集的人口与定居的生活形态。
一行精华:
人类社会的结构,可以简单分类为:
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
这1.3万年来的人类社会大趋势,就是更大更复杂的单元取代较小较简单的单元。
战争落败方的命运与人口密度有关。
触动,反思,改变:
人类社会的各种单元一旦形成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趋向于稳定。要打破这种稳态,战争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分工更细,更大更复杂的社会单元,其战斗力相对也更强,因此更容易吞并那些较小较简单的单元,前提是能发现对方。
战争的胜利方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消化失败方的各种资源,来壮大自身,直到膨胀到其生产力所限制的规模上限。
一个庞大的社会单元,会因为其生产力的波动降低而分裂,重新达到一种平衡,然后再随着生产力的积聚上升而重新扩张。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这样一种平衡的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