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最后一公里~”,我机械地摆动着脚下的步伐,脑子里已经别无他想了。
“201、202、203、204·······”心底数羊似的计数,数到多少不打紧,有的时候我数着“237、238、239”,然后就跳了“300”。计数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支持我迈出新的一步,新一步就是新挑战,新挑战之后就是新自我。
七公里,从北体操场人来人往到寥寥无几,共计17.5圈。虽然没有挑战成功十公里的预期目标,但是在这一天,我已经尽量了。
从操场走出来时,我突然觉得很是感叹:想当年上中学时连800米都跑不下来的弱女,如今竟然敢嚷嚷着挑战十公里的目标,还完成了七公里的里程。
没有完成十公里,不要紧。因为我知道,只要保持现在的状态,总有一天,我可以挑战成功,成为一个新的自己。
我开始慢慢的意识到:成长,就是不断对抗过去的那个自己,对抗下意识里你觉得做不到的那些事情,敢于把自己放到一个全新的平台中,相信自己,成就自己,让生命在新的世界中翩翩飞舞。这样的feel棒极了~
『01』拿自己的现状和自己的过去作对比
2018年就要年末了,你们觉得自己这一年来有什么成长吗?
不要着急回答我的这个问题,静静地想五分钟。今年都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呢?最让自己觉得佩服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较,除了年龄的增长,还有什么增进?
我总是说自己喜欢读书,热爱阅读。但是你要问我都读过哪些书,我一定语塞。一个声称自己热爱读书的人,居然连四大名著都没有读过一本,连自己读过的书都数不到十本。何以谓喜欢?别让自己的行为配不上自己的喜欢。
到现在,看着微信读书日益增长的读完书籍数,我心里有了一些安慰。喜欢不再是嘴上说说,而落地为实了。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总是好的。
今天看陈珂原创,里面有一句话说“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你竟然不觉得过去的自己有多傻,那表明你真的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
『02』成长需要量化指标,而不是凭直觉
同样是在陈珂原创中,了解到一个概念叫“量化指标”。
任何事情都不要用“我觉得”、“我以为”、“可能是”等概念来衡量,就像是在工作中一样,只有数据能说明问题。量化的指标才能看到你真正的发光点在哪。
成长需要量化指标,直觉说明不了问题。
量化指标是什么?就比如阅读,今年截止到现在读了21本书,其中有15本做了读书笔记,有3本输出了阅读感悟。具体到数字上,就可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时间都花到了哪里,用来做什么了,也就能明白自己成长在哪方面。而不是稀里糊涂觉得自己好像在某个方面进步了,但是又说不上进步在哪里。
罗列出来自己的目前在各个方面所处的程度,比如财务、阅读、运动等,给自己定一个距离现有不太远大的目标,具体到数字,新的一周、一个月或一年能达到这个目标就算成功。
量化进步,每一个数值的增长都是自我的增进。
『03』过去缺少的,放到现在,不要指望未来
过去没有做到的事情,罗列下来,当下去做。不要等,不能等,人生就因为等这个字,浪费了多少的时间和机遇。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指望着成长这件事放在未来完成,并且不为自己立下具体的实现条陈。就像新的一年立flag时说今年我一定要读三百本书,但是没有说过怎么读这个三百本书,平均到一个月读几本、一周读几本、一天读多少页。因此,总是在上半年的时候不去实现,到了年底着急的时候,发现怎么做都于事无补了。
所以,过去缺少的,放在当下去做,列好具体的条陈,想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不要等,不要指望未来,成长从当下开始。
关于成长,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给自己立下过于远大的目标,切实可行,一步一步来。就会发现成长很快,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