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作业之前
我有过一段时间在坚持日更,不过后来放弃了。正如第一节课弗兰克老师说的“不要坚持日更,以为坚持就会有提高,除非你想挑战你的意志力”。放弃日更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练习了,依然坚持每天一个番茄钟的练习。即使这种简单的练习很快也陷入了瓶颈,没有素材,没有技巧的提升……..就在我发愁的时候,遇到了弗兰克老师的课,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下了我生平第一次纯粹意义上的写作课。
第一节课老师从动笔之前常见的坑、文章框架搭建的三种方法、如何将一句话写出一篇文章以及如何将故事写得引人入胜四个方面由浅入深逐层讲述了文章的布局。具体内容可见文末思维导图。
第一节课的作业是拆解文章,我从23号晚上拖到24号早上,我知道自己是拖延症犯了,犯拖延症的原因在于这个作业逼着我走出舒适区。不爽!但是不走出舒适区无法成长,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即使不舒服也要迎难而上。
拆解文章
一、整体框架
《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得不只是钱》讲的是思维的问题。
作者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引出关于思维的话题。然后从三个角度阐述:观念转变难于收入转变;思维决定阶段;持续成长。最后总结“change your mind”。从大的框架来看,是典型的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篇文章整体来看符合弗兰克老师说的第一种框架——123+结论。
二、具体细节
1.开篇案例
作者的这一生活案例相信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也会激发很多人的思考,一开头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一点说明其实我们自己的生活就是很好的素材库,分析自己的生活案例并且进行深入思考,我们也能收获很多。
2.论据分析
具体分析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框架几乎都沿袭了“观点+论据+金句”这一结构。最典型的的就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标题就告诉我们观念转变比较难,然后列举常见生活现象,比如保留旧衣服,害怕浪费撑着也要吃完等来说明我们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易改变——我们都有一套固化的思维。接着以自己卖保险的经历说明固化思维的可怕。最后金句作结。
3.结尾部分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谈到了好友与我的差异,一个关注思维一个关注内容,结果迥然不同——既是故事的结尾又再次强调思维改变的重要性。最后作者说“而今年的我,想法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言外之意应该是我已经开始改变思维了,你要不要一起来呢?
我的感受
这篇文章几乎融合了弗兰克老师提及的三种框架结构,这说明老师讲的这三种框架,并不是对立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篇文章可以有一个大框架,但是每一部分里面还可以有自己的小框架,不同的框架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