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链接:
《你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吗?你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了吗?》
文章点评:双喜老师你好,很高兴再次点评你的文章!看了你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很多中国家长在对待孩子情绪问题时普遍存在着教育沟通方式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看到了双喜老师对于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很好的建议。
对于上述问题,吴军老师曾在他的专栏中有过专门的讲解,现在此将其观点分享给战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沟通简单地讲,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准确传递给对方。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关于如何有效沟通,有很多书,里面的建议有时灵,有时不灵,主要是因为不同人需要根据当时的场景,针对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很难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大办法。不过,不善于沟通的几个常见问题都是很具有普遍性,如果能将它们一一改掉,沟通会顺畅很多。今天我把最常见的四个问题讲一下:
1.忘记了沟通的目的,自顾自说。
我们花时间沟通,是为了向对方传达我们所知道的信息、知识,或者我们的看法建议,如果时间花出去了,这个目的没有达到,那么只能说沟通失败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够表达的信息量有限,再考虑到听众接受时还要打折扣,因此自己明确每一次沟通的目的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目的不明确呢?我们不妨看三个例子:
a.一位老师在课上讲课,不管下面学生是否听懂了,自顾自说,学生们开始还试图跟上他的节奏,后来干脆睡觉、开小差或者聊天。一些大学老师和我抱怨学生们不愿意好好听讲,我说八成责任在你没有把大家讲懂。他们说学生水平太差,那么简单的内容还听不懂。
我说老师认为简单的,学生们未必,如果讲的一方和听的一方在不同的基准线上交流,交流一定会出现问题。一些老师和我讲,如果花太多时间介绍浅显基本的内容,大纲上的内容就讲不完了。我说,如果为了把大纲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讲完,不管大家是否接受了全部的内容,其实更浪费时间,因为听众的收获是零,如果讲得简单点,大家反而有20%、30%,甚至50%的收获。那种不论对方是否接受,一味自己宣讲的交流方式是效率最低的。
还有一些大学老师,自己的课讲不清楚,评论同行却头头是道,特别是看不得那些能把问题讲清楚、有一大群追随者的同行。
很多人跑到媒体上讲某个同行学术没有水平,但是那些自认为学术有水平的人没有几个听众,不是他们学问太大,而是自己只掌握了学术的皮毛,没有掌握精髓。因此,能有效沟通的人一定是对自己的想法和知识有本质的了解,而不只是传话筒。
b.一些领导干部在大会上念稿子,底下的人都在睡觉或者玩手机。这是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包括领导的时间。
c.家长骂孩子,上级骂下属。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把想法告诉对方并且让他们接受,上级对下属也是如此。采用骂的方式进行沟通,除了告诉对方自己生气了,起不到任何信息交流的目的。
2.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交流。
很多人以为话讲出去,对方就听到了,听懂了,并且会去做。其实,一个人把话说出去,对方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见,或者听见了完全没有理解。
我见过一些主管给秘书安排任务,今天见张三安排晚饭、明天去机场要安排车,下周要交财务报表。任务传达出去了,秘书可能十件事只记下来八件。这种沟通就属于单向性的,出现有意无意的沟通障碍是正常的。好的沟通需要是双向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布置出的任务要得到对方确认,沟通才算完成。
在生活中,很多误解就来自于自以为对方了解了自己意图的单向沟通。
3.过多引入主观情感,以及和沟通主题无关的内容。
很多时候,沟通失败的原因不是想要表述的内容对方不接受,而是传达意思的方法引入了太多的主观感情。一些人在向对方(特别是领导)提自己要求或者工作建议的时候,做了太多没有意义的评论,甚至抱怨。
比如一个员工找上级要求增加工资,其实只要讲清楚他过去的贡献和今后的潜力值得这个奖赏就可以了。很多人讲一堆没用的理由,什么交不起女朋友,同学比自己挣得多,甚至无端指责单位的不公平,这些带有情绪的言论其实只能起到副作用。
4.过于委婉。
很多人在沟通时,怕直言会让对方尴尬,于是讲话爱兜圈子,啰哩啰嗦说了一大堆,对方并没有明白其真实含义。和人沟通时,过分直率或者过分委婉都不好,但是大部分人的问题在于过分委婉,而不是过分直率。”
看完了吴军老师的观点,相信我们对于以上四类常见的沟通问题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都能尽可能地避免以上四类问题,也愿天下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也能尽可能地做到有效沟通!
最后很喜欢你的文章,期待看到你的下一篇佳作!加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