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语新读》3:不耻下问

《论语新读》3:不耻下问

作者: f4f317ba73ce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21:39 被阅读28次

    不耻下问

    无所不能的上帝只敢躲在天上,地球上从来没有什么全知全能的超人,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才是接近超人的必经之路。

    【原文】
    子贡○1问曰:“孔文子○2何以○3谓之‘文’也?”子曰:“敏○4而好学,不耻○5下问,是以○6谓之‘文’也。”0515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是‘文’呢?”先生说:“做事勤敏,又爱好学习,还谦虚下问,不以为耻,因此叫她‘文’。”
    【注释】
    ○1子贡(前520年-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孔门十哲之一。○2孔文子,名圉,谥号文,卫国大夫。文,勤学好问。○3何以,“以何”的倒装。○4敏,勤敏。○5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6是以,因此。
    【新读】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有爵位的人死后,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如“武”帝,“哀”公等。帝王的谥号,由大臣礼官或史家评定;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某些民间名人的谥号,则是群众或友人赠予的,此为“私谥”。谥号“文”是难得的褒扬,彰显此人道德博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的人自恃聪敏,不专学问;有的人自高身份,耻于问学。有智商、有地位的孔文子则不然,不耻下问。“下问”有两重意思,一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求问,二是向整体上学问道德不如自己的人求问。这两种情形都是绝大部分“有面子”的人不愿去做、不肯去做的。《围炉夜话》有句话,敬请诸位牢记于心: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原文】
    入太庙○1,每事问。1021
    【译文】
    先生到了周公庙,每件事都要询问。
    【注释】
    ○1太庙,周公庙。
    【新读】
    皇侃认为:“宗庙事重,不可轻脱,愈知愈问,是敬慎之礼也。”(《论语义疏》)孔子对待重大的事情小心谨慎,尊重有专业知识的人,这也正是礼的最佳体现。

    【原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1之,而后和(hè)○2之。0732
    【译文】
    先生与别人唱歌,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跟着应和。
    【注释】
    ○1反,重复。○2和,声音相应,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
    【新读】
    生活需要音乐,情感需要宣泄;有音乐才多愉悦,会宣泄才懂生活。

    【原文】
    曾子○1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2而不校(jiào)○3: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0805
    【译文】
    曾参说:“有能力的人向没有能力的请教,学问多的人向学问少的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学问却像一点没有一样;即使被冒犯,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做过这种事情的。”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5年),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人,孔子弟子,作《孝经》。○2犯,冒犯。○3校,计较。
    【新读】
    曾参没有明说的这位朋友,一般认为是他的同窗好友、英年早逝的颜回。颜回的学问人品,连他的老师孔子也是叹服的,博学无类,学无常师,不耻下问。
    《韩诗外传·卷九》记述子路、子贡和颜回对待别人的态度,反映出他们高低不同的修为: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人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持,蛮貊之言也。赐之所持,朋友之言也。回之所持,亲属之言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读》3:不耻下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ar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