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073338/b3a9701d085c5a27.jpg)
在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总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爷爷,或是老奶奶,他们一个个头发花白,满脸沧桑,身后拖着一个各式各样的带着四个小轮的小板车。车上捆绑着垒得很高的层层叠叠的废纸板,还放了一些为了节省空间特意压扁了的五颜六色的饮料瓶。他们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吃力地向一个比较大的废品收购站走去。
前几天,我看到一位大爷,他的小板车上废纸板垒得实在太高,重心几乎有点失衡的样子。他一手拉着车,一手小心翼翼地护着硬纸板,像护着自己的宝贝,吃力地往前走。不料,在他过马路的瞬间,在快速路的中间,废纸板突然塌了下来,堆在了马路上,一辆一辆的汽车从他的身旁疾驰而过。他急得满头是汗,赶紧手忙脚乱地捡起掉在地上的纸板。这时,一个好心的人路过,快步走近他,并在车流中协助他把纸板一块一块地重新垒在车上,用绳子绑好,护送着老人安全地过了马路。
这些老奶奶和老爷子,大多都是已经退休多年的职工,都是住在附近不同小区的居民。我有点纳闷,平常小区里,总能天天看到一些小贩,他们蹬着三轮蹦蹦车,专门走街串巷地收购各种废品,他们那抑扬顿挫好记押韵各种口音的吆喝声,不时地在院子里回荡。小贩们随叫随到,乐于上楼上门服务,对居民来说,卖废品既省时又省事。
那这些老者,为啥非得要亲力亲为舍近求远去把它卖给废品收购站呢?
其实,这不难理解。废品收购站和小贩们给的价格不一样。小贩们最后也是把收集的东西送到收购站那里。他们斤斤计较,低买高卖,要赚的当然是差价。对于低收入的老百姓而言,生活就是一角一分的积攒,从牙缝里挤出买房钱,节俭是他们一辈子养成的习惯。他们觉得多跑几步路,能多卖几个买菜的钱,也是值得的。
其实,不光这些居民,在附近旅馆上班的年长一点的女服务员,在小区里管理垃圾清理的清洁工,一些小饭馆里穿着白大褂的小厨,他们也会把在工作中一点一点积攒的回收物资,在下班后不嫌麻烦舍近求远地送到收购站,为的就是多挣一点小钱,给自己微薄的薪水做一点补充。
在这些老百姓中,我很少看到过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也许宁愿把废品在自己的家门口便宜地卖给小贩,也不愿意费神费力地挣这点小钱,也许他们觉得这点收入和他们的薪水相比实在是不足挂齿;也没有见过头发梳得溜光蛮有派头的官员模样的人,也许他们不屑于出现在这样的群体中,以免降低了自己高贵的身份。
到废品收购站卖东西的这些老人,他们一个个勤劳朴实,生活过得普普通通,但也总是乐在其中。他们不羡慕别人,也不和别人攀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讨生活,每当看到这些勤劳老人的身影,我总能在心底里升腾起由衷的感动。
这些秉持朴实节俭生活方式的老者,让人敬佩。当然,那些收入不菲,又愿意让利于流动小贩的心存善良者,也同样可敬,在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