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原文解读:
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
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
个人感悟:
记得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位老师,能够站在高高的讲堂,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种无比崇高的职业。
可是,当我进入社会后,也接触过类似培训的职业,我才发现想做个成功的教师(或者成功的讲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着丰富的学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也就没有资格去教育别人。
这一点,只有你站在讲台的那一刻才能领悟到,记得第一次上台时,我在家里对着讲义来回折腾了半天,很担心讲不好,尤其是我们面对的都是成人,不是孩子,不是讲几个笑话就能忽悠过去的。
教书育人,要有着高尚的人格,这一点也是格外重要。作为教师,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及保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所有社会对从业教师的另一基本要求。
这是因为,老师基本上就是学生们除了父母之外最为尊重的人,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养成。
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要远比其专业素养更重要。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人格。
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人格就非常崇高,而且已经到了无法估量的地步。你越是亲近他,就越能感觉到他的伟大;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强大的人格感召力,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对其肃然起敬。
优秀的教师,都有着优秀的教育智慧。在整部《论语》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在教育弟子们的时候,他处处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另外,他特别重视言传身教,把个人的思想以及教育内容,几乎全都渗透在具体的生活起居、人伦性情以及礼乐政事等方面。
即便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他也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明白许多大道理。
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老师。如果你能够遇见一位好老师,绝对可以带给你一生的好运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