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时光,一起来读名篇!
经典名篇《告谕浰头巢贼》,是阳明先生在南赣的五篇文章之一,这五篇连起来学习可以说非常震撼人心。
先生剿贼,不是直接攻打,而是先行告谕。这篇告谕,对于理解阳明先生的心法很有帮助,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明了先生的那颗心——他在仁、义、礼、智、信上的发用,可以说能抵过千军万马。
文章开篇,就义正词严,一股浩然正气!
如果我来解读,会把这篇告谕分为层层递进的五个部分:
一、“本院巡抚是方,专以弭盗安民为职。”告知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所以这件事儿,必须要有结果。说“莅任之始,即闻尔等积年流劫乡村,杀害良善......”直接道出了你们(贼寇)目前的的作恶情景,错了。此前官府有过剿匪或者招抚,没有成功。看我的战功,并非不能剿你,而是还念及你们的巢穴之内,也会“多系一时被胁”,所以先行招安。
如果我没有遣人抚谕,如果我不教化就直接剿灭,“异日吾终有憾于心”。所以,特遣人告谕“勿自谓兵力之强,更有兵力强者,勿自谓巢穴之险,更有巢穴险者,今皆悉已诛灭无存。尔等岂不闻见?”
二、先生接着剖析了:盗贼很多是有正义,有情义的人,但却去做了“人情之所共耻者”,“心恶其名而身蹈其实”......这里,用理直气壮,把贼寇分析得理屈词穷。又站在对方的角度,道出很多种“不得已者”,都是因为“悔悟不切”。如果当贼是求死路,改行从善是求生路,“我官府岂有必要杀汝之理”?
如果你们还要猜疑,“岂知我上人之心,无故杀一鸡犬,尚且不忍,况于人命关天?若轻易杀之,冥冥之中,断有还报,秧祸及于子孙,何苦而必欲为此?”中国人,大多信奉善恶之报,所以先生用最最常见的道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敬畏、珍惜。每个人最牵挂的都是子孙,那是心里的柔软之处,这份仁爱,让人不能不动容和相信。
三、先生“每为尔等思念及此,辄至于终夜不能安寝,亦无非欲为尔等寻一生路”,如果你们还要冥顽不化,“不得已而兴兵”,这就不是我要杀你们,而是“天杀之也”!
就像“父母同生十子,八人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只能忍痛除去二人,让八人得以安生。“均之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杀二子?不得已也。”
慈,故能勇!
先生两次提到“吾于尔等,亦正如此”,不难看出作为父母官,先生有着父母之心,把巢贼真正装在了心里。
四、阳明先生给巢贼指出了方向,为他们描述了改行从善后的美好生活,让这些担惊受怕的贼寇心生向往。他们在心里,一定会去对比自己目前的境况,那“防诛惧剿,潜形遁迹,忧苦终身”的像老鼠一样的日子。劝“尔等好自思量”!
例举叶芳、梅南春、王受、谢钺,“吾今只与良民一概看待”。如果“尔等任意为之”,“吾南调......亲率......一年不尽至于两年,两年不尽至于三年。尔之财力有限,吾之兵粮无穷,纵尔等皆为有翼之虎,谅亦不能逃于天地之外”。
这是先生的霹雳手段,坚定立场,誓必剿贼!
五、最后,阳明先生再次换位思考,“吾岂好杀尔等哉”,所以,专门遣人来“抚谕尔等,赐......”心到、言到、行动到,再不改行,我做什么就没有遗憾了。
心对了,事就对了!
在这篇告谕之后,浰头巢贼头目率众来投,誓死必报。也有一部分顽固不化的,拒不投降,阳明先生对他们没有手软。
老师提醒我们说,学习这篇文章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自己站在浰头巢贼的位置,看看这篇告谕是哪里感动了我们?又是哪里让我们升起来敬畏,从而真正放下屠刀。可以说,有了这份感受,就会感受到阳明先生的力量。二是把自己放在先生的位置上,如果面对无比猖獗的巢贼,几十年难以剿灭的匪寇,应该如何去做?
先生不会小善,他心里一直揣着中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那是仁爱之心所呈现出来的气象。
文章一段段读来,对应了仁、义、礼、智、信。阳明先生的大义凛然,还有他慈母般的仁爱之心;晓之以理,那份透彻的说理;还有那份大智慧;在文章里,“信”更多的表现是一份挚诚,如何能让巢贼感佩不已。
可以说,那时候,阳明先生已经达到圣贤的境界。他挚诚化人,心中无敌,手中无剑,他没有把巢贼当成敌人,且认为自己和他们是“一”!巢贼就像自己又笨又傻的兄弟,一时犯了错误,先生要去救他们。
所以,先生是一颗救人的心!
虽然要围剿他们,但又处处想尽办法,给他们机会和希望。阳明先生明白这些贼寇的苦在哪里,所以也很明白他们的机会在哪里。
《告谕浰头巢贼》通篇都充满力量感,令人荡气回肠、心悦诚服!
心静如水、良知清澈、临时不乱、应变无穷。感受阳明先生的良知,激发我们自己的良知之心!
其实,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既然是模仿,我们就从这些千古圣贤开始吧,这是真正的人生大道。每读一遍,就可以更真地感受到阳明先生的心,伟大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