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离,我们才能留住珍贵的记忆,收获成长的勇气。
——题记
有多少家庭圈养的动物,因为习惯了喂到嘴边的饭菜,而忘了祖先捕猎的天性?
有多少雄心壮志的孩子,因为适应了凡事包办的生活,而忘了闯荡四方的理想?
以爱之名留住生命前行的脚步,真正留住的,不过是一份密不透风的爱,和两颗不够成熟的心。
学会放手,学会分离,是亲子关系中永恒的话题。
英国绘本《爷爷和翠鸟》(安娜·威尔逊 著、莎拉·马西尼 绘、阳光博客出品)就展现了一段温情与哲理共存的“告别”。
画面中,春夏与秋冬轮番上演,活泼机灵的翠鸟从相识到组建家庭,再到有了可爱的翠鸟宝宝……这一切,都被爷爷和“我”看在眼里。
“我”羡慕着鸟儿一家亲密、和谐的生活,为它们永不分离的幸福而感动。“我”还想到了陪我亲近自然的爷爷,渴望着能与他长长久久地生活。
可爷爷却拉过“我”的手说:“没有人能永远在一起,因为没有人能永远活着。空间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
春去秋来,翠鸟宝宝长大了,纷纷飞离成长的巢穴,去往暖和的南方,接受成长的历练。
爷爷拄着拐杖、顶着一头银发对“我”说:“生命总会长大,会为人父母,会孕育新生命,会陪伴新生命长大,会变老……生命会成长,也会逝去,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我”在四季的轮回中长大,也在爷爷的教导中成长。
第二年春天,翠鸟宝宝变成了成年的鸟儿飞回了北方,“我”又一次看到了它们组建家庭、养育幼鸟的过程。只是,这一次,“我”的身边再没有了爷爷的踪影。爷爷离开了“我”,正如他所说——生命总会逝去。
翠鸟的消失、爷爷的消逝让“我”一遍遍明白了死亡为何物。庆幸的是,有了爷爷的教导,“我”不再觉得死亡只是一件单纯令人难过的事。
死亡不过是自然万物轮回中的一环。人生就像鸟生一样,有生、有死、有陪伴、有延续……只要热爱的心不死,思念就不会停止。
坦然接受“死亡教育”,在温暖的色彩中学会接纳离别的结局。故事没有为了淡化死亡色彩而试图美化它,而是将“死亡”这一话题放归自然,用客观发生的事实诠释它。
因为有了前半部分“爱”的铺垫,以至于当“死亡”真正到来时,“我”所感觉到的是遗憾而非残酷。但这种遗憾也在认清自然规律后被“我”逐渐接受,并从中收获直面成长的勇气。
绘本虽薄、内容颇丰。除了设计严谨的故事情节,简化成朴实对话的复杂道理,吸人眼球的地方还有它的绘图。
清新感强烈的水彩画法因特种纸印刷得到质感方面的高度还原。小朋友们在家长陪读的过程中,不仅能明白人世间分离的道理,还能欣赏到自然万物轮回的风光。
网友评论